职称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职称论文 发表论文 合作流程 联系方式 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发表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我要注册
职称论文发表网   首页   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理工科论文 |管理学论文 |计算机论文 |文史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艺术论文 |社会学论文 |政治论文 |试题 |应用文 |论文投稿 |职称评定 |教案 |论文关键词 |电子商务 |体育论文 |学术机构 |发表论文 |教育资讯 |医学资讯 |物联网论文 |中国论文网 | 职称论文
职称论文 本站论文搜索
职称论文 设为首页 职称论文发表网 收藏本站 职称论文发表 联系我们
职称论文  首页-->论文关键词-->人物-->文章正文
宋达泉

作者 :本站编辑更新时间:2012-11-8

职称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住在汉口网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职称论文网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目录
宋达泉教授传略
宋达泉先生简历
立志向选定土壤学科
赴东北开创新的事业
查资源踏遍万顷海涂
为科学培育满园桃李
吐尽丝走完充实人生
宋达泉先生主要论著


[编辑本段]宋达泉教授传略
  一代鸿儒不平凡的人生轨迹
  宋达泉(1912—1988),浙江省绍兴人,1912年10月20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中共党员。193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1934-1936年任浙江省建设厅化学肥料管理处技士。1936-1940年任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室技士、技师。1943-1945年任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室技正。1945-1946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和考察。1946-1949年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正,兼任中央大学农业化学系土壤学教授。1950-1952年任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土壤调查团团长。1953-1988年历任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东北分所筹备处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兼土壤研究室主任。1950-1988年先后当选为中国土壤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及以后历届理事会领导成员。1956年参加中苏黑龙江流域自然资源考察,任考察队自然资源组中方组长。1988年8月27日在辽宁省沈阳市因病逝世,终年76岁。
  毕生致力于土壤学与资源环境科学事业
  1949年,一声爆竹,新中国诞生,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其时,我国政府在发展农业方面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决策,是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建立大规模的机械化国营农场群,当务之急是要摸清其土壤的资源状况。宋达泉及其同仁率先于1950年率团开展三江平原综合调查,摸清其家底。1955年及时发表研究论文《国营友谊农场土壤分类及其理化性质》(《土壤专报》,第30号,科学出版社)。所获资料为国家大规模开发三江平原提供了最宝贵的科学依据。其时,在国家查清三江平原土地资源状况的前提下,王震将军曾率领10万退役军人第一次进驻这片沉睡荒原,屯兵农垦。其后不久则又持续地进驻了14万退役官兵、5万名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支边青年以及54万城市青年,兴起了史无先例的农垦热潮,相应地其范围尚扩及到了整个松嫩平原。在这里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昔日的北大荒——三江平原与松嫩平原,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早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的米袋子”。不仅如此,晚近上述地区则又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被誉为“中国的绿色摇篮”。因此,又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北大荒-米袋子-绿色(食品)摇篮”模式正呈现于世人面前。饮水思源,难忘掘井人啊!上述成就的取得,是与宋达泉及其同仁当年的科考成就分不开的,他曾为此而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20世纪50年代中期,宋达泉承接黑龙江流域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任务后,则多年奔波于黑龙江右岸地区,开展土壤调查,成果丰硕,主持了共计3集与洋洋百万字以上的《黑龙江流域综合学术报告汇编》(科学出版社,1959,1961),由此而于1962年荣获周恩来总理接见。
  20世纪60年代初,宋达泉组织同仁,特别是中青年科技工作者集体撰著《中国东北土壤》。该书是反映我国东北地区土壤资源的第一部专著。该书尽管在“文革”期间屡遭劫难,惟最终于1980年付梓(科学出版社)。此外,他尚主持撰著了《中国东北地区自然资源图集》一书,以及《中国森林土壤》(草稿)。上述成果均曾获辽宁省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展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上述的《中国东北土壤》是东北四省区最受欢迎的一本参考书,并被广泛引用。
  20世纪50年代末,宋达泉倡议和促成了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他任全国技术顾问组副组长和东北区顾问组组长,经常深入基层,指导普查工作。1963年他参加了全国农林工作会议及农林科技长远规划的制定。他率领科技人员到辽宁省西部半干旱地区蹲点,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技术试验,因地制宜地发展了当地的生产。“文革”期间,他曾惨遭迫害,一经甄别则又无怨无悔地、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之中。
  “文革”后,宋达泉重焕青春活力,于1980年率队开展云南省腾冲地区考察,野外历时40天,行程一万里,观察剖面,采集样品,含辛茹苦,及时而圆满地完成了该区的土壤调查与遥感制图任务。该项成果于1985年获中国科学院一等奖。1985年他与诸多年青同仁主编了洋洋165万字的《辽宁国土资源》(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一书。该书为辽宁省国民经济的建设与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详尽的第一手资料和决策性的意见,受到了很高评价,并于1988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大约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国际上,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已将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列为热点地区。海岸带是我国的一类特殊国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1987年宋达泉承接了全国海涂资源调查任务,主持召开了全国沿海滩涂资源考察与综合利用学术讨论和科研规划会议,集思广益,上书中央,获得首肯,迅即开展了温州试点研究。其时,他已年过花甲,仍沿着长达296公里的海岸线,长途跋涉,不辞辛苦,完成了任务,积累了经验,培训了队伍,该项成果于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80年,由国家科委和国家海洋局等15个部、委、局和沿海10个省、市、自治区统一组织,开展实施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宋达泉担任该项大型系统工程项目的技术指导小组副组长和土壤植被技术指导小组组长,他主持制定了《土壤调查简明规程》,并且亲临各沿海省市考察,深入实地指导。北自辽宁省的鸭绿江口,南至广东省、海南岛沿海,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通过海岸带和海涂资源调查,他与同仁巴逢辰、胡思敏等主编完成了《中国海岸带土壤》(科学出版社,1995年)、《温州试点区的土壤类型及土地资源(报告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辽宁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及开发利用》(科学出版社,1986年)《应用航卫片编制海岸带及海涂资源图》(科学出版社,1987年)等众多专著。上述研究曾获1987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着意土壤地理学研究的原始创新
  中国第一个土壤分类系统的倡导者和制定者。
  在20世纪30-40年代,我国缺乏完整的土壤分类,仅有的与不完整的土壤分类系统,完全受制于美国学派,西方色彩浓厚,全国土壤被划分为显域土、隐域土、泛域土等三个土纲,其下设置了不少土系,全盘西化,毫无中国特色可言。建国后,即20世纪50年代初,宋达泉及其同仁率先提出了新的土壤分类系统,几经修改与完善,在1954年制定的土壤分类系统中,重新确定了若干土类和亚类,充分结合中国实际,汲取农民经验,生产性鲜明,因地制宜,词简义明,通俗易懂,赋予与构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因而深受欢迎,广为应用。在该系统中所确定的棕色太加林土、白浆土、黑土、棕色荒漠土、褐土、黑垆土、龟裂土、黄棕壤、草甸土、砖红壤性红壤、山地草甸土与山地棕褐土等等,均为其后兴起的以土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以定量为特点的土壤系统分类,作出了基础性研究。直至1995年,由中国科学院南土壤研究所土壤系统分类课题组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课题研究协作组撰著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一书,自然地继承着宋达泉及其同仁等最初所研究的与赋有上述中国特色的土壤分类系统。
  中国第一个将水稻土独立地划分为土类的倡导者和制定者。
  我国地域辽阔,土壤类型众多,其许多特点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和不可企及的。特别是作为古老的农业国,其人为土尤具特色,其中占有世界四分之一面积的水稻土,又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宋达泉等中国学者则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通过对水稻土的大量研究,特别是通过其剖面层次形态及水耕熟化过程的研究,认为这是一种全新的土壤类型,因而决然地将水稻土作为一个独立的土类而被划分出来,指明了此类土壤的形成过程,与以往一贯认为的它是由于土壤处于灰化过程条件下而形成的,具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原始创新性是勿庸置疑的,亦早为国际同行所公认。在宋达泉主持的土壤分类研究中,他与同仁一道,进而在新拟的上述最新的土壤分类系统中最高分类系统单元“土纲”中,列出了“人为土”土纲,又反映了上述的原始创新获得了良好的继承。宋氏关于水稻土所作的创新研究成果,尚可参见上世纪30年代与朱莲青、马溶之、侯光炯等合作撰写发表的论文。
  中国第一个全面论证东北黑土是一个独立土壤类型的学者。
  在我国东北地区滨北铁路及滨长铁路线的两侧,其东界延伸到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山区的部分山间谷地及三江平原与穆棱-兴凯平原的边缘,其南界在吉林省怀德县南部,西界则直接与松辽平原的草原与盐渍化草甸草原相接壤,分布着一种土层深厚而又极其肥沃的土壤,仅黑、吉两省的面积即达1000万公顷以上,耕垦系数很高,鉴于其土体色泽深暗,而被当地农民称之为黑土。于20世纪30-40年代之际 ,曾有一些国内外学者前往考察,对其命名是相当混乱的,计有退化黑钙土、变质黑钙土、湿草原土以及淋溶黑土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宋达泉及其同仁在对其地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及一系列理化性质进行深入研究后,决定采纳为农民长期沿用的“黑土”一词,作为此类土壤的名称,通俗易懂,同时赋予了全新的与深邃的科学涵义,为国内外所公认,并列为世界著名三大黑土带的分布地区之一,并被编入了教科书。他于早年撰写的论文《我国东北的黑土》刊于生物学通报(1955)及东北日报等报刊。
  中国第一个采纳与应用苏联发生土壤学理论及其分类方法的倡导者。
  在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建立之初,鉴于政治上的一边倒,与美国的两级土壤分类制存在着严重缺陷,兴起了学习苏联威廉斯土壤学的热潮。本来擅长于土壤地理研究而又正处东北工作的宋达泉,具备了与苏联学者开展学术交流的天赐良机,兼之在当时左倾风格的强烈影响下,特别是他本人也对发生土壤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在国家全然提倡与他个人学术敏感的驱使下,十分自然地成了当时推崇苏联发生土壤学的首席学者。并结合实际工作,与中外学者一道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其间,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五大成土因素说及连续命名法等发生土壤学的理论核心,经他而广为传播,并为确立和完善我国自己的和赋有上述中国特色的土壤分类系统而提供了滋养,甚至是夯实了基础。是他第一个应用发生土壤学理论编制了东北地区的百万分之一比例尺的土壤图,在发生土壤学学说的影响下,尚解决了众多的生产实践问题,比如在成功的苏打盐土种稻改良研究中,所归纳的水利与生物土壤的生态改良,就是一个良好的例子。总之,宋达泉及时倡导和应用发生土壤学是与时俱进的,是一种进步,具有原创性。
  1957年夏天,作为我国水利部顾问的苏联专家П.С.巴宁,前往吉林省西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王府地区考察土壤,他曾错误地将一处红色风化壳露头的古土壤命名为棕壤。事隔几天,宋达泉与莫斯科大学著名土壤地理学家Ю.А.李维洛夫斯基教授前往观察上述的同一个土壤剖面,当Ю.А.李氏问及П.С.巴宁所定的土壤名称是棕壤时,他连声说:“定错了,纯属胡说,还是请宋达泉教授命名吧。”宋达泉指出,棕壤分布于湿润地带,此处已属半湿润半干旱的气候的交汇地带,不可能出现棕壤,理应……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1 2 3 4
论文首页】【设为主页】【加入收藏】【打印本文】【回到顶部
最新上传
 武汉市教育学会2012年...
 初中跨越式跳高教案
 初中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说...
 武汉市教科院体卫艺教研室...
 让自我超越伴随生命的始终...
 《美与时代》城市版杂志稿...
 让快乐体育走进孩子们心中
 武昌区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研...
 中英校际交流,校园足球添...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
 七年级《篮球运球》教学设...
 职校教师的角色定位
 我对因材施教的看法
 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
 中职德育课堂的应用表现性...
职称论文
本站推荐
 武汉市教育学会2012年...
 初中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说...
 武汉市教科院体卫艺教研室...
 让自我超越伴随生命的始终...
 武昌区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研...
 中英校际交流,校园足球添...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
 七年级《篮球运球》教学设...
 我对因材施教的看法
 中职德育课堂的应用表现性...
 肺结核治疗方案
 肺结核治疗问题
 肺结核50例临床治疗
 肺结核病人护理
 农村城镇化探析
职称论文发表
所有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网站介绍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导航 投诉建议 服务承诺 人才招聘 版权声明  
  •   投稿邮箱:83041061@qq.com    服务热线:027-62220402 手机: 18907137973
    点击及可直接咨询
    联系地址:武汉市江汉区新华下路江花苑13楼   电子地图
  • Copyright (C) 2007-2009 http://www.issn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9016318号
    技术支持:腾浪科技    法律顾问:廖泉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