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我事业发展的坚实平台
□本刊记者 周 珂 高 平
孙小蓉小档案:孙小蓉,博士,1984年获得武汉同济医科大学硕士学位,从1989年开始先后到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博士)、美国纽约Slona肿瘤研究中心(博士后)、加拿大BC肿瘤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医学科研工作。1999年回国,现为武汉兰丁肿瘤早期诊断中心主任。主要研究课题是肿瘤早期诊断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
5月18日,我们来到了武汉兰丁肿瘤早期诊断检测中心,一座位于汉口解放大道单洞路口的精致小楼。推门而入,楼内环境幽静,整洁素雅。拾阶而上,在二楼诊断区,我们听到舒缓的音乐在流泻,让人心情放松。能把和癌症打交道的检测中心设置得如此富有人情味,充满了人文关怀,孙小蓉女士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见到孙小蓉博士本人,一个温文尔雅的知识女性。孙说:“你们今天来的正是时候。3年前的今天,检测中心挂牌成立。经过3年的风风雨雨,中心在武汉终于站稳了脚跟,并进一步做大、做强了。”
回首创业时的艰苦岁月,孙博士几多感慨,几多辛酸,但更多的是阅尽人生酸甜苦辣后的从容和宁静。“我享受的是创业的过程,而不是创业的结果。过程是漫长、难捱,但促使我成熟,教会我坚强。”孙说。
“我要换一种活法”
回国前的孙小蓉博士是加拿大BC肿瘤研究所的研究员,先生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药学系任教并做科研,女儿就读于该校附中。
在景色宜人的温哥华,他们有着丰厚的收入,买了漂亮的别墅,有小轿车,过着许多人为之神往的上层白领人高质量的优越生活,可以幸福地度过一生。
物质生活是不错的,但孙博士科研的临床应用却裹足不前。孙做研究员时,全力投入肿瘤早期诊断定量细胞学和病理学的研究。她用全自动细胞图像分析仪进行痰脱落细胞学定量分析检查,使常规痰检、X光及CT不能及时发现的早期肺癌病人得到诊断,阳性率由常规痰检15%提高到65%。她的“细胞学分离纯化技术”这一科研成果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然而,她想让这一专项技术走出实验室进一步取得发展,却遭遇到重重困难。由于国情的不同,价值观的不同,在加拿大做痰检向病人要痰非常困难。即使肺癌早期诊断技术再先进,如没有服务对象,其研究和发展均受影响。不甘平庸,有着强烈事业心的孙小蓉博士内心是苦闷的,她萌生了要换一种工作环境,换一种活法的念头。
机会终于来了。1998年,按照国家教育部“春晖计划”,实施对海外优秀尖子留学人员回国参加短期科研开发或合作的计划,中国科学院北京肿瘤医院特邀孙小蓉博士回国讲学做学术交流。她高兴极了,立即带上自己制作的幻灯片和相关资料,从温哥华飞回北京。
北京火热的建设场景吸引了她,祖国对世界先进科学知识的追求和渴望感染了她。她有了回国做点什么的想法。
1999年,孙博士回到她的故乡———武汉,受到了母校同济医科大学师生的热烈欢迎。站在曾经熟悉现又陌生的城市,呼吸着江城温润而清爽的空气,饮上一口甘甜而又清冽的江水,她一颗在海外漂泊了10年的游子之心终于在故乡找到了停靠的港湾。她要回国,她要回家,她要用自己的所学回报祖国,回报家乡。
但回乡的路并非走得义无返顾,在孙的心中有太多的放不下和艰难的抉择。“像我这样的移民,在做出回国决定前,没有谁不是经过了无数次的犹豫和彷徨。”孙说,毕竟在国外呆了10多年,有了家庭,有了住房,有了工作,还有国外社会生活经历,相反国内却一片空白。“但我总在想,如果我把这套技术带回国用于临床,有多少中国肺癌患者能因早期诊断获得宝贵时间进行早期治疗。……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