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职称论文 发表论文 合作流程 联系方式 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发表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我要注册
职称论文发表网   首页   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理工科论文 |管理学论文 |计算机论文 |文史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艺术论文 |社会学论文 |政治论文 |试题 |应用文 |论文投稿 |职称评定 |教案 |论文关键词 |电子商务 |体育论文 |学术机构 |发表论文 |教育资讯 |医学资讯 |物联网论文 |中国论文网 | 职称论文
职称论文 本站论文搜索
职称论文 设为首页 职称论文发表网 收藏本站 职称论文发表 联系我们
职称论文  首页-->教育论文-->职业教育-->文章正文
打造高职教育电子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作者 :叶曲炜更新时间:2012-11-8

职称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住在汉口网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职称论文网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摘 要:在我国,电子出版技术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尚处在起步阶段,各高等院校也正在经历着传统出版专业向电子出版专业过渡的探索时期。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应该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寻求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认真总结电子出版的运作规律,努力探求内外结合的新的电子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电子出版产业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电子出版 内外结合 培养模式


2006年12月1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朱夏炎在清华大学讲课时提出撁教逡么葱滤嘉嵘呗垡妓綌。朱夏炎说:撁娑孕旅教宓某寤鳎恳桓霰ㄈ硕几械搅宋;5獠⒉皇撬当ㄖ骄捅匦牍孛糯蠹=吹谋ㄖ娇隙ㄒ酝绲膿壳斃刺逑郑曰チ靥灏毂ǎ馐潜ㄖ椒⒄沟谋厝磺魇啤R虼耍ㄖ揭从瓿耒眩涔勰睿剿鞅ㄍ岷稀⒈ɑ岷希迪质只汀不停学习、不停思考,才能不断地进步。随着3G手机、IPV6等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报纸也将会借网络的懲饪菕来体现自己的内容,网络也将借报纸的内容丰富信息,我们要让网络与报纸相互承载,共赢发展。擺1]
朱夏炎先生的一席话深刻道出了以电子网络出版为首的新媒体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可以肯定,在不远的将来,报纸、图书、杂志等几乎所有的纸质出版物都会借助网络的摽菙来体现自己的内容,这是社会发展和消费形态转变后的必然趋势。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出版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机械印刷到计算机集成印刷,再到光盘读物、网络出版,每一次进步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2005年上海书展期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2015年,我国仅电子图书的销售额就将达到100亿元,其他电子出版物的收益更是可观。如今年国内电子游戏销售额就已达到93亿元,但与快速发展的行业相比,人才的培养却显得十分滞后。
一、关于电子出版
电子出版,即 Electronic Publishing ,是利用电子手段创建、管理、传播出版物的过程。是指以数字化为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 、移动电话、交互式电话在内的所有电子信息渠道进行图、文、声、视频等的一种传播流程。实际上电子出版经历了电子排版、多媒体出版以及网络出版三次技术上的飞跃。电子出版既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等出版物在生产过程中的计算机编辑排版,也指采用电子技术手段从事出版物生产制作,并且最终产品也是电子(数字)形式出版物的出版活动,还包括以电子(数字)形式出版和传播信息的其他任何活动,如文本、超文本、可视图文(videotext)、电子邮件、电视、广播等的制作、传递、浏览、阅读、下载、联网打印等。[2]
电子出版以其与传统出版所不具备的价位低、检索方便、阅读空间大、出版与发行同步进行、节省资源等显著优势,迅速成为被读者所接受的一种高效、快捷、节能的新型出版模式。
二、关于电子出版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的电子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许多高校开设的电子出版技术专业是从原先的传统的出版印刷专业衍生而来,名字虽然改了,但是其课程体系大多还是沿用了传统出版专业的课程,有的课程内涉及许多印刷类课程。虽然这样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跨专业复合型人才,但其总是摆脱不了传统的印刷思维,缺乏创造性的电子出版思维。
印刷流程的数字化催生了电子出版的发展,它与印前的各个工序联系紧密,但与印刷和印后环节并无直接联系。尤其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出版变得简单而又快速,一个人用一台连接计算机网络的电脑即可完成电子出版物从设计制作到出版发行的过程。
由于电子出版行业的迅速发展,电子出版的专门人才也就变得紧俏起来。目前,社会的上从事电子出版的人才主要由一些从事计算机工作和计算机艺术设计工作的人才组成。行业需要这样的专业人才,然而电子出版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综合性学科,电子出版学是在电子出版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学科,有很强的实践特征。它研究的内容涉及电子出版的环境,电子出版物的制作,电子出版物的形态、内容、视觉效果,使用的电子、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电子出版活动的规律及对传统出版活动的影响,建设电子出版学的措施和方法等。而目前的计算机从业者缺乏设计制作能力,计算机艺术设计人员又缺乏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即使计算机+艺术设计的复合型人才也缺乏出版发行方面的专业知识。这样一来,本可一个人完成的工作,却要两三个人做,不但经济利益降低,工作效率也下降。[3]
电子出版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艺术设计、出版发行、物流经济等的综合体,因此,电子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也就是多种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基本掌握多种技术的基础上精通一两门专业,才是电子出版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
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电子出版教研室在成立之初就已经将如何创建一个适合新形势下的电子出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与方正电子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等一些出版发行机构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三、方正电子出版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北京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是由方正集团投资举办的一所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依托北京大学和方正集团的教学和科研优势,立足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自八十年代推出电子出版系统以来,立足媒体领域,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为媒体领域开发了先进的内容制作、内容管理、内容输出、内容发布的工具,并与国内外优秀硬件厂商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先进的媒体解决方案。在商业印刷领域,方正电子印艺事业部一支生力军,长期致力于出版印刷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究,积累了二十余年的出版印刷的技术和经验,并凝聚成今天的全系列印艺系统,为,国内外中文出版印刷用户提供优秀系统解决方案,成为世界最大的中文印艺产品工发商、系统集成商和服务商。Apabi数字平台已成为解决网络电子图书的首选技术。作为方正集团网络出版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方正印捷数码印刷系统,集成了高速的硬件驱动技术和挂网技术、专业的印捷数码印刷生产流程软件系统、可变数据排版印刷和数据库出版系统、数字内容管理系统和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等领先的软件技术。
在方正电子出版强大的技术优势支持下,方正软件技术学院电子出版教研室认真研究了国内外电子出版专业成功的办学经验,结合自身的优势,积极征求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多家出版机构的意见和行业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制定了立足优势、内外结合创建电子出版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思路。
人民教育出版社聚珍图文奚金兰老师谈了他们的用人要求和在招聘过程中遇到的困惑。2006年人教聚珍图文排版中心共需要引进电子出版专业人才6名,然而在他们的招聘过程中却很难找到满足他们要求的人。要么打字不过关(要求五笔打字每分钟100字),要么软件不熟练(会飞腾的多些,掌握书版的太少)。高校培养出来的应届生大部分偏重于图文设计,他们简单的把电子出版理解成电子出版物设计。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也偏重计算机平面设计。对新招聘的职员,人民教育出版社要专门安排老员工手把手的领着他们练打字,熟悉流程,了解国家出版物标准。平均要花费8个月的时间才能让他们独立上岗,费时费力,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据奚老师介绍,其他很多出版社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她呼吁能不能各个高校在制定教学计划和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多了解一下实际的市场需求,同时电子出版商、软件生产商、各人才培养单位应定期组织召开电子出版行业研讨会,对出版业的市场发展、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探讨,统一目标和要求,齐心协力,更好的促进电子出版行业的发展。
对于电子出版教育模式的探索,国外书业发达的国家早已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例如美国和英国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出版机构和学校互相支持,为培训出版人才提供教育基金和办学条件。美国著名的矮脚鸡出版社一直有这样的传统:从各类本科毕业生中挑选一部分送到纽约大学出版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同时向学校提供奥斯卡·迪斯特尔奖学金以表彰和鼓励优秀学生;西蒙和舒斯特图书出版公司除为高校提供教研奖学金外,还为在校学生提供在公司实习一年的机会。在英国,高校的经费也有很大部分来源于小型出版公司的资助。拥有好几家出版公司的保罗·哈姆林还于1972 年设立了哈姆林慈善基金(金额现已超过100万英镑),每年向出版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哈姆林出版奖学金以及哈姆林出版研究奖金。在加拿大,比较有名的邦夫出版讲习班和多伦多出版讲习班都受到加拿大图书出版商协会和书商协会的资金资助,另外,出版社还通过捐赠物资设备、提供奖学金等方式,为有志于出版事业的学生提供获得学习的机会。这样,一方面出版社为高校培养高等出版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也能够吸引更多出类拔萃的年轻人进入出版社工作;另一个电子出版专业教育模式发展比较成功的国家就是德国。[4]德国是世界三大印刷基地之一,印刷技术和印刷机械世界闻名,在很早就开始了电子出版教育模式的探讨。德国是实行学分制教育的国家,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撍茢人才培养模式被我国许多高校所借鉴。
我国早在20 世纪80 年代也已经开始了校企合作办出版教育的实践,如新华书店总店与武汉大学联合创办的图书发行专业就是摬结合的典型范例。特别是在师资方面,武汉大学采取了撍统鋈ィ虢磾的方法,即送青年教师到实际工作岗位参加教学实践,请有实践经验的出版业人士到学校讲课或举行讲座。这些都是武大出版科学系做出的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收益,使武大拥有了一支稳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教师队伍。又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编辑出版专业,就附属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专业人员为出版专业教学与实习指导提供了充足的师资。
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电子出版技术专业在认真总结借鉴国内外成功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基础上,结合方正电子出版的行业技术优势和平台岗位优势制定了内外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思路。
首先,在学科建设上坚持撍幕瘮原则。即:学分多元化、课程模块化、实践工作化、学科市场化。
电子出版技术专业共设置124个学分,全部按照理论+实践并重的方式合理分配学分。整个课程设置分入门、基础、熟练、工作四个阶段,把实践课程和实习课程独立出来,不依附于任何一门理论课程。单独安排学分,避免出现学生不够重视实践课的情况,尽量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课程模块化是指将电子出版技术专业分为两个专业方向:网络传播和电子出版,网络传播侧重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媒体设计制作;电子出版侧重于电子排版、印刷媒体设计和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制作。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主修的方向。两个方向的课程设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学完全部课程需通过学院的技能达标考试,以及Adobe和方正的相关技术认证。
实践工作化是指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优势,将学生送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学分评定由学院校外实训基地评定,尽最大限度保证实习质量。学院校内实训基地也努力提供实践岗位,方正电子出版实训室完全模拟真实的电子出版的软硬件环境,根据各出版单位反馈的市场人才需求特点由专门教师制定实训方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学院成立的学生报社所有岗位将由本专业学生完全负责,所有岗位提出一定要求并有一定物质回报。本专业在每个学期都会安排实训项目,一部分随课程,一部分独立核算学分。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还必须参与完成一个实际项目,可以是学术方面的,也可以是工程方面的。项目90%都是来自于企业或学院实训基地,这样使学生更加了解企业的需求,实践从被动转向主动,不但加强了学生的工作经验、协调能力、组织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按照工作的要求进行……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1 2
论文首页】【设为主页】【加入收藏】【打印本文】【回到顶部
最新上传
 武汉市教育学会2012年...
 初中跨越式跳高教案
 初中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说...
 武汉市教科院体卫艺教研室...
 让自我超越伴随生命的始终...
 《美与时代》城市版杂志稿...
 让快乐体育走进孩子们心中
 武昌区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研...
 中英校际交流,校园足球添...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
 七年级《篮球运球》教学设...
 职校教师的角色定位
 我对因材施教的看法
 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
 中职德育课堂的应用表现性...
职称论文
本站推荐
 武汉市教育学会2012年...
 初中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说...
 武汉市教科院体卫艺教研室...
 让自我超越伴随生命的始终...
 武昌区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研...
 中英校际交流,校园足球添...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
 七年级《篮球运球》教学设...
 我对因材施教的看法
 中职德育课堂的应用表现性...
 肺结核治疗方案
 肺结核治疗问题
 肺结核50例临床治疗
 肺结核病人护理
 农村城镇化探析
职称论文发表
所有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网站介绍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导航 投诉建议 服务承诺 人才招聘 版权声明  
  •   投稿邮箱:83041061@qq.com    服务热线:027-62220402 手机: 18907137973
    点击及可直接咨询
    联系地址:武汉市江汉区新华下路江花苑13楼   电子地图
  • Copyright (C) 2007-2009 http://www.issn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9016318号
    技术支持:腾浪科技    法律顾问:廖泉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