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职称论文 发表论文 合作流程 联系方式 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发表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我要注册
职称论文发表网   首页   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理工科论文 |管理学论文 |计算机论文 |文史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艺术论文 |社会学论文 |政治论文 |试题 |应用文 |论文投稿 |职称评定 |教案 |论文关键词 |电子商务 |体育论文 |学术机构 |发表论文 |教育资讯 |医学资讯 |物联网论文 |中国论文网 | 职称论文
职称论文 本站论文搜索
职称论文 设为首页 职称论文发表网 收藏本站 职称论文发表 联系我们
职称论文  首页-->教育论文-->教育管理-->文章正文
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 :鞠磊 李 佳更新时间:2012-11-7

职称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住在汉口网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职称论文网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1)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在其育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新校区校园文化存在着文化传承断层、缺乏文化积淀和文化主体不健全等问题,在新校区营造一个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必须提高认识,全员动员,发挥师生主体作用,在重视新校区物质文化的基础上,培养新校区校园精神文化,传承老校区文化精髓,倡导创新文化氛围。
关键字: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校园文化是在校园环境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在其育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普及化”阶段迈进,许多高校出于自身发展需要,进行了大规模新校区建设,然而现阶段多数高校的新校区都是在没有任何文化背景和底蕴的“文化沙漠地带”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如何实现新校区文化建设的传承与创新,成为当前高校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新老校区之间距离较远,造成不同程度上文化传承的断层
文化的薪火相传,是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在新校区建设校园文化,并不在于创建一种新的校园文化,而在于如何把老校区体现学校精神的传统校园文化传承到新校区。文化传承的主体是教师和高年级的学生,新校区大都设立在城郊地带,教师大多居住在老校区附近,由于地域、交通、设施、经费等种种原因,教师通常是乘班车去上课,一下课就往回赶,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就比较少,,缺少了教师的“言传身教”,显然文化传承明显不够。同时新校区大都安排低年级学生入驻,高年级学生与研究生一般在老校区,低年级同学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举办大量的活动,虽然彰显了学生的个性,但由于高年级同学“传帮带”的缺失,造成学生组织活动的积极性缺失。在这种“前不见师长,后不见学长”的情况下,新生进校后无法从教工与高年级学生身上受到传统校园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新校区大学生感觉不到大学校园文化氛围,存在普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鞠 磊(1981-),男(汉族),山东人,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师。E-mail: juleijulei@yahoo.com.cn
无法适从感,这些都造成不同程度上文化传承的断层,影响了新校区文化建设。
1.2. 新校区缺乏老校区深厚的文化积淀
虽然新校区在规划上比较科学,设计上也注意人文氛围的营造,依山傍水整体环境非常优美,但毕竟建成时问短,同时新校区建设也处于一种“边建设、边使用、边完善” 的状态,因此无法在新校区捕捉到具有陈年往事的象征意义的校园景物,部分高校新校区因急需投入使用,无暇进行科学规划,而忽视了隐性文化的建设,缺少蕴涵学校精神的历史性建筑标志等的物质文化。一般从大学城的一所大学的新校区到另一所大学的新校区,难以让人们感受到文化上的差异性,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和提炼而成的校训、校风和学风及师生员工价值观念、道德准则 、情感气质等精神文化在新校区体现还需要有个过程。
1.3. 新校区校园文化主体不健全,缺乏全面性和整体性
大学是一个培养人才的组织,同时大学又是一个社会的细胞,学校育人不可能总是在与世隔绝的封闭状态下进行,新校区长驻人员少,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学生的课余生活比较单调,与外界沟通交流少,校园文化在空间拓展上受到限制,缺乏与外界的互动,有的高校新校区建设校园文化仅仅局限在开展文体活动,发展娱乐文化,并未将之放在整体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操作,同时学生在建立社团和组织活动中难以获得如同老校区一样的高密度信息和优良的物质选择环境,同时新校区的交通不便及距离偏远也带来一些活动筹备的成本较高,使得相应减少了各项活动的举办次数,影响了有效开展,校园文化功能在培育人的过程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学生综合素质缺失,割裂校园文化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2.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新校区校园文化育人机制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2.1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人本主义思想。过去,高校虽然也把人才培养作为手段,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获得更快发展的途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学生作为工具来看待,培养人才云云,不过是为了改进工具的性能而已。而在当代高校中,大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客体,一方面,他们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校园文化环境持续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他们又在丰富和创造着校园文化,他们和校园文化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因此,正确认识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做到依靠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并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2.2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原则
新校区一般是在没有任何人文背景和文化底蕴的“文化荒漠地带”上建立起来的,虽然与老校区从物质文化上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但是老校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累的长久经验,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所以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应关注老校区传统的、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否在新校区得到充分体现,新校区是否具有老校区的校园文化特征,新老校区是否具有融合性和一体性。这就需要进行校园文化的传承移植,但这并非意味着是对老校区文化的简单移植,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客观现实,结合新校区文化氛围、学生特点等各方面的特点,加以提高和创新,与老校区校园文化的协调发展互动互变、融合创新。
2.3整体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原则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化、序列化的工程,既要从整体上规划,从层面上思考,从薄弱处、细微处着手,树立全员意识、全方位意识、全过程意识,又要倡导多样化,采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来传播文化知识和精神产品,促成校园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吕盛。倡导多样化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大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有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通过不同类别的校园文化来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3.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对策性思考
3.1提高认识,全员动员,发挥师生主体作用
校园文化能赋予大学生一种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当学生长期置身其中,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不自觉地形成这种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很多同学向往北大、清华等国内名校深造的原因,主要的并不是看重它的校舍和各种设施、规章制度,而是与他们特有的精神氛围与文化环境是分不开的。首先增强教职员工的育人意识、积极引导全校教职员工参与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如选拔一些热心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骨干和积极分子担任各类社团、协会的顾问和指导教师,建立激励机制;其次,发挥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和积极热情的特点,帮助新校区学生组建各级团组织、学生会,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参与各类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师生主体作用。
3.2 重视新校区物质文化,培养新校区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活动载体来营造和传播,因此新校区物质文化设施的齐全与先进程度,直接决定了校园所接收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文化氛围,因此要重视新校区物质文化建设,营造优美、雅致的校园环境及优良的硬件设施。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首先要营造浓厚的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在新校区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科技、文化活动以及学术前沿讲座、人文讲座,活跃新校区文化氛围;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文艺晚会、辩论赛、知识竞赛等多样化的文化艺术教育活动,为培养全面人才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3.3 传承老校区文化精髓,倡导创新文化氛围
不同的高校在各自的办学过程中都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虽然新老校区有着地域的差异,在对新校区进行规划和建设时,需与老校区的精神文化相呼应,注意做好“文化移植”, 开展新老校区对接性的文体活动,加强新老校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发挥优秀校友在传承校园文化中的独特作用等,从而体现新老校区的和谐整体统一。与此同时,高校要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在文化移植的基础上要结合实际,建设具有特色的新校区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张文学.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6,11(6):78-80.
[2]周琴.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6,6(23):171-173.
[3]刑建辉.论城市社区与区内大学的文化互动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
[4]蔡立彬.大学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5(6):61-62.
[5]白同平.高校校园文化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8.
[6]关成华等.北京大学校园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
第一作者通讯地址:武汉青山和平大道947号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团委办公室,鞠磊,
邮编430081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1
论文首页】【设为主页】【加入收藏】【打印本文】【回到顶部
最新上传
 武汉市教育学会2012年...
 初中跨越式跳高教案
 初中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说...
 武汉市教科院体卫艺教研室...
 让自我超越伴随生命的始终...
 《美与时代》城市版杂志稿...
 让快乐体育走进孩子们心中
 武昌区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研...
 中英校际交流,校园足球添...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
 七年级《篮球运球》教学设...
 职校教师的角色定位
 我对因材施教的看法
 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
 中职德育课堂的应用表现性...
职称论文
本站推荐
 武汉市教育学会2012年...
 初中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说...
 武汉市教科院体卫艺教研室...
 让自我超越伴随生命的始终...
 武昌区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研...
 中英校际交流,校园足球添...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
 七年级《篮球运球》教学设...
 我对因材施教的看法
 中职德育课堂的应用表现性...
 肺结核治疗方案
 肺结核治疗问题
 肺结核50例临床治疗
 肺结核病人护理
 农村城镇化探析
职称论文发表
所有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网站介绍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导航 投诉建议 服务承诺 人才招聘 版权声明  
  •   投稿邮箱:83041061@qq.com    服务热线:027-62220402 手机: 18907137973
    点击及可直接咨询
    联系地址:武汉市江汉区新华下路江花苑13楼   电子地图
  • Copyright (C) 2007-2009 http://www.issn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9016318号
    技术支持:腾浪科技    法律顾问:廖泉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