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职称论文 发表论文 合作流程 联系方式 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发表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我要注册
职称论文发表网   首页   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理工科论文 |管理学论文 |计算机论文 |文史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艺术论文 |社会学论文 |政治论文 |试题 |应用文 |论文投稿 |职称评定 |教案 |论文关键词 |电子商务 |体育论文 |学术机构 |发表论文 |教育资讯 |医学资讯 |物联网论文 |中国论文网 | 职称论文
职称论文 本站论文搜索
职称论文 设为首页 职称论文发表网 收藏本站 职称论文发表 联系我们
职称论文  首页-->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文章正文
“鲶鱼效应”与新型农民的培养

作者 :彭必源更新时间:2012-11-4

职称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住在汉口网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职称论文网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定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倡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和创造作用。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是他们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主体和创造作用的先决条件;提高农民素质,首先要把农村中有较高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人锻造成新型农民,使他们成为农村社会的“鲶鱼”,用他们的成功冲击农村的传统观念和经营模式,在农村社会长久地形成学文化、钻研科学技术和接受现代管理理念的热潮,从而尽可能的促进传统的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化,即发挥出“鲶鱼效应”。
   一、“鲶鱼效应”及其管理学意蕴
   挪威人喜食沙丁鱼。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活着抵港,就会得到比死鱼高几倍的回报。由于沙丁鱼天性喜静而导致缺氧,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大部分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鲜活的,所以他赚的钱总比别人的多。其奥妙就在于这位渔民在鱼槽中放进了一条鲶鱼,而鲶鱼是沙丁鱼的天敌,鲶鱼四处游动,沙丁鱼为了逃命,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鱼槽中缺氧的问题得到了解决,除了少部分沙丁鱼被吃掉外,绝大部分沙丁鱼能够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鲶鱼效应”。
   运用“鲶鱼效应”,首先要把农村中有潜质的农民培养成新型农民,并给他们必要的政策扶持,以他们的日常行为冲击农村几千年的传统观念,在农村社会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促使其他农民感受到不学习新技术、不提高文化水平、不接受现代管理理念就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危机,从而主动地提高自己和下一代的文化水平、想方设法地去参加实用技术培训、以先进的管理理念改造世代相传的小农经济管理模式。同时创造条件,给部分真正具有能力和潜力的符合新型农民特质的农村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机会,使他们不用离开农村也能获得较高的收入水平,真正把他们培养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骨干力量和良性竞争的发起者。
   二、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1、 新型农民的界定
   新型农民不再是在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下的一种处于社会底层的身份象征;新型农民是一种职业农民,是指那些对发展商品农业有兴趣、对扩大农业规模有能力、有利用现代技术的知识水平、对提高涉农产业效益、对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有较高积极性和较高的管理能力并长期从事相关工作的人。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他们也可以从事其他工作,但时间不能超过1/3。新型农民的家庭收入主要来自于涉农产业。
   2、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性
   (1) 新型农民能更好地发挥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性作用
   农村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但农民毕竟是农村的主要建设者,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传统的中国农民身上带有明显的封建小农痕迹,局限于其自身能力,不可能自觉地把自己的生产生活纳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轨道上;局限于自身的技术水平,生产手段单一,不可能按照市场的变化调整经营方式;局限于自身的管理水平,不可能把分散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组织起来搞集约型经营、提高生产率、共同抵御市场的风险。而新型农民因为把农业当成自己的主要收入来源,能够在广泛地收集和分析市场信息后调整微观产业结构;能够在调整产业结构后利用新的技术手段生产出市场需要的高规格产品;能够合理的利用包括土地在内的农村资源、能够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甚至能够根据大生产的需要进行融资以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因而新型农民能更好的发挥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性作用。
   (2)新型农民符合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
   我国农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期。而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型、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是信息化和重视生态环保的农业。即现代农业依赖新技术的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成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现代农业的生产目的是为了创造出更多地满足市场需要的商品,并以专业化的生产成为社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农业是信息农业,信息左右着生产和销售。既然产品是商品,就必须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到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的范畴中,使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可度量性,具有可以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度量的本质属性,即具有价值。基于此,现代农业的农户必须广泛地参与到专业生产和社会化分工之中,加入到各种专业化合作组织之中,使农业经营活动成为产业化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不言而喻,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可以说,没有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就没有现代农业,从而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变成一句空话。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和“村容整洁”是度量农业是否达到现代农业的基本指标,这些指标的最终实现要靠现代生产力来支撑,而农民作为劳动者是农村现代化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必须培养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新型农民能够树立现代化农村新风尚
   早在1986年,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亦即通常所说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适应农村现代化需要的新风尚的最终形成离不开农村经济现代化的发展状况,离不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现代化,反过来,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状况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又受制于农村的风尚。
   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他们有较高程度的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有较丰富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有较高水平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技能以及经营能力,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并自然地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从而达到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目的。
   3、培养新型农民的艰巨性
   新型农民归根结底仍然是农民,绝大部分的新型农民最终要从传统农民中蜕变而来,要植根于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和必要的政策和舆论导向,然而现实的情况却差强人意。
   (1)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很低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2004年我国农村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占6岁及以上人的比重为11.81%,小学文化程度的比重为39.89%,初中为40.83%,高中文化程度占6.58%,大专及以上仅占0.89%。农村15岁及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全国15岁及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的75.69%,占15岁及15岁以上农村总人口的13.65%。整体低水平的文化素质势必成为传统农民大规模地向新型农民转化的瓶颈,而现实的情况是绝大部分农民看不到低劣的文化素质对自身发展的影响,他们认为不需要太高的文化也能应付农村的活计。他们的身边几乎没有新型农民,因而也看不到自身低劣的文化素质和不思进取的心态是自己生存境况恶劣的直接原因。
   (2)急功近利的打工经济的影响
   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民工潮”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城乡经济,并形成了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靠打工收入,形成了外出打工农民和“留守” 农民收入差距悬殊的事实;甚至于当前的主导舆论几乎都认为, 解决“ 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而减少农民就等于转移农村劳动力。在我国的主要劳务输出地区,农业劳动力呈老年化、女性化、儿童化的倾向(即703861部队)。然而对于农村现代化建设而言,这种转移尽管在短期带来了一定的收益,但站在更长远历史角度看,这种转移也造成了农村有文化的劳动力和人才的整体性流失,给农村的现代化进程设置了障碍。在现有的舆论导向和利益驱动下,新型农民的大量出现几乎成了空中楼阁。
   三、“鲶鱼效应”的启发
   1、培养核心农户
   就现阶段而言,核心农户就是家庭中至少有一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能力接受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培训,并愿意长期从事农业工作,靠农业来致富的农业家庭。具体做法就是:国家从公共财政中挤出部分资金,对农户培训进行专项投入;农业高等院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科研院所抽出部分专家作为培训指导人员,利用农闲时节,结合当地的实际和农民的从业意愿,对核心农户进行专门培训。核心农户掌握了新技术,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后,政府和农村金融部门应该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加快他们脱贫致富的步伐,把他们的文化、技术、管理的素质优势转化为财富,同时,以核心农户为辐射点,逐步扩大新技术和管理新理念对农村的影响。
   这一点,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省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借鉴,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曾出现的问题正是我国目前所遇到的难题。这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对核心农户的扶持、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农业生产的生力军,提升了农业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日本建立了全国性的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推广网络,全国有专门培养专业农户的农业大学校60多所,中等农业技术学校600多所,并有各种形式的农业技术进修和培训组织,培养了大批农业优秀人才和其他经营人才。
   2、培养农业后备力量
   义务教育是提高全体国人的知识文化水平,增强国力和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把义务教育落到实处是新型农民大量产生的持久保证。然而在农村,存在新的读书无用论,其根源就是应试教育和升学教育,部分农民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够拔尖,考不上大学,或者认为教育费用太高,考上了大学也无力支付昂贵的学费,或认为读完了大学也找不到好工作,因而干脆孩子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龄就被中断了学业,从而形成了新的低素质劳动后备力量。这应该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家长帮助孩子完成义务教育。
   重视高考落榜生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利用他们身上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有较强的再学习能力、易于接受新技术和管理新理念的优点,把他们组织起来,集中学习应用型技术和现代管理知识,使他们能和谐地融入农村生产、建设和生活之中,把他们也培养成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1
论文首页】【设为主页】【加入收藏】【打印本文】【回到顶部
最新上传
 《美与时代》城市版杂志稿...
 让快乐体育走进孩子们心中
 武昌区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研...
 中英校际交流,校园足球添...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
 七年级《篮球运球》教学设...
 职校教师的角色定位
 我对因材施教的看法
 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
 中职德育课堂的应用表现性...
 肺结核治疗综述
 肺结核治疗方案
 肺结核治疗问题
 肺结核50例临床治疗
 肺结核病人护理
职称论文
本站推荐
 武昌区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研...
 中英校际交流,校园足球添...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
 七年级《篮球运球》教学设...
 我对因材施教的看法
 中职德育课堂的应用表现性...
 肺结核治疗方案
 肺结核治疗问题
 肺结核50例临床治疗
 肺结核病人护理
 农村城镇化探析
 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
 国防经济研究
 公共危机应急保障机制建设
 科研院所物业管理社会化
职称论文发表
所有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网站介绍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导航 投诉建议 服务承诺 人才招聘 版权声明  
  •   投稿邮箱:83041061@qq.com    服务热线:027-62220402 手机: 18907137973
    点击及可直接咨询
    联系地址:武汉市江汉区新华下路江花苑13楼   电子地图
  • Copyright (C) 2007-2009 http://www.issn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9016318号
    技术支持:腾浪科技    法律顾问:廖泉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