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职称论文 发表论文 合作流程 联系方式 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发表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我要注册
职称论文发表网   首页   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理工科论文 |管理学论文 |计算机论文 |文史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艺术论文 |社会学论文 |政治论文 |试题 |应用文 |论文投稿 |职称评定 |教案 |论文关键词 |电子商务 |体育论文 |学术机构 |发表论文 |教育资讯 |医学资讯 |物联网论文 |中国论文网 | 职称论文
职称论文 本站论文搜索
职称论文 设为首页 职称论文发表网 收藏本站 职称论文发表 联系我们
职称论文  首页-->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文章正文
农民工: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作者 :赵新浩更新时间:2012-11-4

职称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住在汉口网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职称论文网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新农村建设除了需要社会各方面的财力、物力支持外,更需要有一支素质相对较高的劳动力队伍。显然,这支劳动力队伍只能从农村产生,因为在广大农村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农村劳动力数量虽多,质量却不高。每年通过高考进入城市的学子学成后很少有重返农村的,高考落榜青年中又有许多加入了进城农民工的行列。滞留农村的劳动力队伍越来越显现出老龄化、弱质化趋势。这种趋势在欠发达农村地区更加显性化,而这些地区恰恰又是新农村建设任务最为艰巨的地区。因此,解决好农村的人力资源对于新农村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从目前来看,比较现实、可行的途径就是从全国约2亿人的进城农民工中发掘新农村建设人才,吸引他们返乡创业,建设新农村。
   一、吸引农民工建设新农村具有可能性。我国的农民工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殊社会群体。说他们是农民,但却不在农村工作和生活;说他们是市民却没有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项福利。虽然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农民工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但真正解决农民工的市民待遇问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国目前的城市发展水平还难以容纳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及其家属子女,于是,“年轻劳动力进城务工,子女和老人滞留农村”就成了许多村庄普遍的现象。无论从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还是从社会的和谐稳定考虑,农村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劳动力结构,这就为吸引农民工建设新农村留下了充分的、可能的空间。
   而从农民工未来归宿意愿的调查情况看,多数农民工未来的意愿还是要叶落归根,回到农村去。如山西省总工会的调查结果为:明确表示想“长期留在城市”的仅占19%;而国家发改委产经所姜长云研究员在对北京和浙江农民工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属于“回乡型”的分别占59.8%和48.5%,表现为准备“打几年工之后再回家”或者“很想留在此工作或生活,但认为现实条件不允许”;属于“留城型”的农民工分别占13.1%和30.1%,表现为“准备留在当地工作或生活”;而属于“摇摆型”的农民工分别占17.6%和11.7%,表现为“准备过一天算一天,没有想过那么多”。他们之所以现在愿意漂在城市,是因为比较收益的显著差距使得他们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当务农的收益与务工的收益趋于均衡时,多数农民工可能会做出相反的选择。上述农民工未来归宿意愿调查,大体上反映了多数农民工的心态。这也为吸引农民工建设新农村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
   这样一来,是不是与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要求不一致呢?如果认真分析我国的国情,那么,做这样的选择不仅不会影响城镇化的进程,反而会促使城镇化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因为,我国的城镇化起步晚、基础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走完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再加上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受教育水平不高、乡土观念根深蒂固,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它们都转化成为城市市民。近些年来,一些地方为加速城市化,盲目圈地造城,扩大城市规模,结果要么是空城一片,要么成了少数人敛财的手段,需要落户城镇的农民工因其财力有限、谋生手段有限,仍然不能容身其中。所以,城镇化不可能脱离农村而孤立地发展,更不可能脱离工业化水平而盲目推进,建设新农村仍然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农村发展了,农民有了足够的财力移居城镇了,城市支持农村的压力减轻了,城镇的发展就会建立在比较扎实的基础之上,从而,也才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二、动员农民工建设新农村具有现实性。随着进城农民工数量规模的扩大、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各项措施的落实,农民工的总收入也会逐步增加。事实上,有关资料已表明,近年来进城农民工总数和收入总量均呈增长之势。2004年,全国农民工汇回农村的款项总额在1690亿元到3000亿元之间,2005年在1910 亿到3300 亿元之间,预计在未来5~10年内还会继续增长。如河南省劳务输出大军2005年已达1557万人,劳务收入730亿元,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已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在局部地区已经超过了一半。这些现实的资金流,对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最新人口普查资料,全国农民工现在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高达46.5%,其中第二产业占56.7%,建筑行业占80%。虽然大部分处于流动不定的状态,但每年都有新的农村人口进城就业,就使得这一比例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上升的水平。庞大的农民工队伍不仅强有力地支撑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其收入的回流对新农村建设也是现实的支持力量。
从农村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有许多村庄硬件设施的变化,许多农户住房及生活条件的改善,都得益于进城农民工收益的增加。从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已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这一点,也可以看到进城农民工的收入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发挥的现实作用。在广大的农村,有能力购置大中型农机具,改善生产条件;有能力翻新房屋,改善居住环境;甚至有能力供养学生升学;或者有能力在农村投资创业办实体,扩大生产规模等,大都离不开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积累。
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现实作用还不仅仅表现在收入的增加以及资金的直接投入上,他们在精神层面也发挥着现实的作用。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期间,或自觉、或不自觉、或主动、或被动,都要接受城市文明的洗礼。农民工所带回农村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思想观念、科技文化知识、生产生活习惯、文明卫生习惯等等,这些也都是新农村建所必需的现实力量,这些虽属于精神力量的范畴,但精神力量也正是新农村建设所必需的、不可缺少的现实力量。如果物质力量不强,新农村建设就缺乏牢固的基础;如果精神力量不足,新农村建设就会失去方向。正如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针对农村文化相对落后的现实,在新农村建设中更应把精神要素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三、鼓励农民工建设新农村具有可靠性。毫无疑问,新农村建设必须依靠农村内部的力量。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生活富裕了,新农村建设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动力。农村内部的力量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之源,外部力量只能起辅助的、引导的、推动的作用。而我国农村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效率低、效益差、积累弱,农村的内部力量不足。进城农民工虽然身在城镇,但其心却依然在农村,他们应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生力量之一。就目前的情况看,进城农民工中有能力在城镇创立基业、安家落户的毕竟还是少数,多数农民进城务工的目的仍然是补贴家用,改善在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不是移民城镇。移民城镇对多数农民工来说还是一个遥远的梦。这一点,从农民工结余收入的流向上可以得到印证,进城农民工结余收入的大部分仍然流向了农村;从我国传统重大节日(如春节)期间农民工的流动上也可以得到印证,大批农民工节前回乡、节后返城,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客流高峰,说明他们的根依然在农村,那里有他们割舍不下的牵挂;从许多城镇放开户口管制后,农村人口并没有蜂拥而入,也可以得到印证。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说出了他们内心的期盼,他们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力量,更是应当鼓励的、坚定可靠的力量。
   四、依托农民工建设新农村具有持久性。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很难在短时期内完成。一项长期的事业必须有持久力量的支撑才能够坚持下去,而这种持久力量只能在内部产生。因为,外部力量只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根本。只有广大农民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这项伟大事业和社会系统工程才能够持久地坚持下去。如前所述,进城农民工是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力量,正因为是内生力量,所以,他们也是最为可靠的持久力量。
   可能有人担心,我国目前正以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着力解决经济社会方面存在的二元结构问题,如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城市门槛儿,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市社会等等。这样一来,农民工群体就不存在了,农民工也就成了历史性概念,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持久力量岂不是也走到了尽头?是的,如果城市社会不再出现被称为“农民工”的群体,恰好说明城市对农民没有了现在的吸引力,城乡发展达到了平衡,届时,农村的经济应该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农村的面貌也应该有了一个较大的改善,城乡差距几乎消失,这不正是实现了农村发展的目标么。农民工概念的消失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的实现存在高度的相关性,是同一个历史过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步步深入,城乡差距将越来越小,农民工群体会越来越少,进城农民工概念将会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真的到了这一天,新农村建设的持久力量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而从现实情况看,农村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确实需要返乡农民工。因为在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存在着“逆淘汰”现象,即精壮、优质劳动力大都离开农村,流向了城镇,留在农村的则是老弱病残幼者,以致形成了不少“留守户、留守村或称空巢村”,许多村庄甚至组织不起来像样的劳动力队伍。越是落后的农村地区,劳动力“逆淘汰”现象就越严重;越是落后的农村地区,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就越迫切,任务也越艰巨,就越需要有持久力量的支撑,这支持久力量毫无疑问,就是当地的返乡农民工。
   由此看来,对于新农村建来说,进城农民工的确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值得倚重的生力军,新农村建设必须注重发挥好进城农民工的作用。因为,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在农村生活居住的人们的事情,受益最大的群体也不仅仅是在农村居住生活的人们,进城农民工也是受益最大的群体之一,他们最有可能直接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如何动员、开发和有效发挥农民工这支生力军的作用,是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1
论文首页】【设为主页】【加入收藏】【打印本文】【回到顶部
最新上传
 《美与时代》城市版杂志稿...
 让快乐体育走进孩子们心中
 武昌区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研...
 中英校际交流,校园足球添...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
 七年级《篮球运球》教学设...
 职校教师的角色定位
 我对因材施教的看法
 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
 中职德育课堂的应用表现性...
 肺结核治疗综述
 肺结核治疗方案
 肺结核治疗问题
 肺结核50例临床治疗
 肺结核病人护理
职称论文
本站推荐
 武昌区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研...
 中英校际交流,校园足球添...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
 七年级《篮球运球》教学设...
 我对因材施教的看法
 中职德育课堂的应用表现性...
 肺结核治疗方案
 肺结核治疗问题
 肺结核50例临床治疗
 肺结核病人护理
 农村城镇化探析
 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
 国防经济研究
 公共危机应急保障机制建设
 科研院所物业管理社会化
职称论文发表
所有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网站介绍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导航 投诉建议 服务承诺 人才招聘 版权声明  
  •   投稿邮箱:83041061@qq.com    服务热线:027-62220402 手机: 18907137973
    点击及可直接咨询
    联系地址:武汉市江汉区新华下路江花苑13楼   电子地图
  • Copyright (C) 2007-2009 http://www.issn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9016318号
    技术支持:腾浪科技    法律顾问:廖泉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