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称论文发表 |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 |
住在汉口网 |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 |
职称论文网 |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 |
|
*
(湖北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摘 要:积极发展农村小额贷款是加快推动武汉城市圈农村金融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艰巨任务,同时,还将有助于武汉城市圈农村中低收入农户民生为重点的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工作的展开。针对武汉城市圈农村小额贷款发展的现状进行客观、深入分析,指出武汉城市圈农村小额贷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发展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农村小额贷款
中图分类号:F832.43 文献标识码:A
1 农村小额贷款的特点及其作用
小额贷款是以贫困或中低收入群体为特定目标客户并提供适合特定目标阶层客户的金融产品服务,小额贷款项目区别于正规金融机构的常规金融服务以及传统扶贫项目的本质特征是:借款成本小、利息不高、较低的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无须抵押的信用贷款、对资金用途无过多限制等。小额信贷涵盖存款、贷款、汇兑、保险、住房金融、小额租赁等多种金融服务的微型金融。
小额贷款在经营上的独特性决定其管理与其他贷款业务有所不同。国际上对小额信贷的额度一般用当地人均GDP的倍数来衡量,根据交流中心管理的小额信贷经验,在农村一般不高于5 000元,在城市一般不高于2万元,正因是额度小的信用贷款,因此要有一套不同于普通银行机构的贷款管理模式。由于小额信用贷款操作成本和风险较高,需要收取可以弥补成本和风险较高的贷款利息;最后,因其特殊性,也要求在金融监管方面采取相对灵活的政策和做法。
小额贷款是以个人或家庭为核心的经营型贷款,其主要服务对象为广大工商个体户、小作坊、小业主。贷款的金额一般为20万元以下、1 000元以上。中国目前主要是服务于三农、中小企业。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合理地将一些民间资金集中起来,规范了民间借贷市场,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三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文件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农村小额贷款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非常有效的一种农村金融模式,对提高农民收入效果显著,尤其对于贫困和落后地区消除绝对贫困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根据国内外多方实验,小额贷款的贷款者兼具坏帐率低、收益高等优点。因此,目前在农村大力发展小额贷款是一个既能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又无需国家花费太多投入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
武汉城市圈建设新农村的目标是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然而,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框架下所产生的贫困等问题仅仅依靠救济只能是权宜之计。帮助贫困者找到脱贫之路,其有效的办法是大力科学发展农村小额贷款。
2 武汉城市圈农村小额贷款发展的机遇
2.1 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小额贷款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武汉市为例,武汉市政府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根本要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基本方向,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和“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武汉市财政对“三农”的投入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仅2009年就达到40.13亿元;各项惠农补贴达到3.18亿元,比2008年增长27.7%。从而引导社会各种生产要素流入农村,2009年,全市共引进农业项目65个,合同金额52亿人民币、5 500万美元,到位资金额达到16亿元人民币、1 300万美元。全市共实施各类农业项目371个,总投资18.12亿元。大力发展远城区新型工业,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空间,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6.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达到88.7万人,全市农民劳务总收入达到79.8亿元,促进了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提高。2009年武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 161元,比上年增长12.8%,高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2.8个百分点,这是继2008年以来连续2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并高出2个百分点。
2009年武汉城市圈大悟、英山、通山等湖北省贫困奔小康7个试点县农民人平纯收入3 548元,比2008年增长13.2%;年末贫困人口57.8万人,比2008年底减少8.38万人,下降12.7%。同时,武汉城市圈内仙桃市仙洪新农村建设、鄂州城乡一体化、蔡甸区奓山街道39个乡镇等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等试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武汉城市圈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扶持“三农”的力度加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的提高,极端贫困人口减少,这些都为健全完善农村小额贷款机制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2.2 勇于探索和实践为农村小额贷款制度积累了丰富经验
一方面,农村小额贷款主体迅速增加。近年来,武汉城市圈农村小额贷款主体从原农信社、农业银行、邮政储汇局等扩大至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截至2009年12月末,湖北已成立8家村镇银行,数量居全国第二;在全国率先成立小额贷款公司的武汉市,现在拥有小额贷款公司达到25个;城市圈武汉农村商业银行、黄石滨江农信社银行的成立标志着湖北省首家农村合作银行及全国首家副省级城市农村商业银行诞生。武汉城市圈农村金融组织积极参加小额信贷经营业务,初步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另一方面,农村小额贷款业务快速发展。武汉城市圈各级农村金融组织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把小额农贷作为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以农行仙桃支行为例,截至2009年11月对农户及其他涉农贷款累计发放1.5亿元,涉农贷款覆盖15个乡镇,297个村,分别占总乡镇和行政村数的80%、65%,受惠农户3603户。2009年湖北省农行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三农”板块存款余额达1 127亿元,净增172亿元,贷款达到265亿元,新增97亿元。2010年湖北省农行将发行惠农卡130万张,投放小额农贷19亿元。
武汉城市圈农村小额贷款主体迅速增加,农村小额贷款业务快速发展,既有效解决了农村中低收入人群对资金需求,又为健全农村小额贷款制度积累了丰富经验。
2.3 营造适合于维护农村小额贷款制度的政策环境
近几年来,武汉城市圈为适应农村小额贷款业务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政策法规。
根据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08]61号)的精神,2008年9月8日湖北省人民政府金融办公室、湖北省工商局、中国银监会湖北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湖北省公安厅联合下发《湖北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规范小额贷款公司企业法人的地位、机构设立、运营要求、监督管理范围等。
2008年9月湖北省政府下发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村镇银行发展的通知》,就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增强村镇银行支农实力、减轻村镇银行负担等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也结合实际情况,出台了支持农村小额贷款发展的具体措施。
2008年11月7日湖北省农信社出台了《湖北省农信社小额农贷延伸管理暂行办法》,积极开展小额农贷业务延伸拓展。
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通知》精神,2009年1月13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金融创新支持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意见》,针对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方面,提出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扩大农村金融服务。具体意见是:引导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县域推广个人住房抵押循环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等贷款品种;制定应收账款质押、动产抵押贷款、浮动抵押贷款等管理办法,探索订单农业与保险、信贷相结合的金融服务新模式;试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抵押融资服务,提高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支持邮政储蓄银行加大资金回流农村的力度;规范发展村镇银行和贷款子公司,2008-2012年,比照农村信用社改革扶持政策落实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稳妥推进各类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等。
各级人民政府、各级金融机构发布文件,是多方面优化要素的集合,为农村小额贷款机制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3 武汉城市圈的农村小额贷款发展面临的挑战
3.1 多元化农村小额贷款模式格局还未形成
现行农村小额贷款模式不仅类型单一,数量少,而且有些还处在试验阶段。目前武汉城市圈的农村小额贷款主要模式有湖北省扶贫办、省财政厅联合部署的全省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模式、农业银行小额贷款模式、农信社小额贷款模式、邮政储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模式、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模式(湖北仙桃村镇银行等3家村镇银行模式)和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在武汉城市圈内设立独资小额贷款公司模式六种类型。然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为目前小额贷款发放的第一金融大户局面存在,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贷款多元化、多层次、多样性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3.2 与农户需求相比农村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缓慢
一是武汉城市圈农户小额贷款数量有限。在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贷款资金将会流入利润最大,最安全的区域。农民的收入来源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其信用要比一般的乡镇企业、以及部分富裕的阶层低很多,导致多数农民不能得到小额贷款的金融支持。
二是小额贷款业务资金来源不足。农信社网络覆盖面小,业务创新不足,与其它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已处于弱势,因而吸储能力差;村镇银行面临的是储户的认可问题,受储蓄习惯的影响,农民更希望把钱存入国有银行或农信社,在吸收存款方面面临的压力较大;小额贷款公司只能经营贷款项目而不能接收存款,在此的情况下,其经营只能靠自有资金来维持,当自有资金放贷完以后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不得不面临资金周转困难甚至于停业的危机。
三是小额贷款资金的回笼缺乏可靠的保障机制。一方面小额贷款资金的回收,依靠农户的收益,如果项目没有选好,或者市场的原因,导致原来的计划不能实现,造成损失后农户也就无法如期偿还贷款。另一方面自然灾害,导致农户造成巨大的损失,农户同样难以承受,小额贷款资金的回笼也难以确保。同时,武汉城市圈低收入人群多数居住分散,且因地区偏远、交通不便,当地水、电、气、道路、桥梁、通讯等基础建设不足,低收入人群的经济实力有限,致使小额贷款组织承担较大的放贷风险。
四是农村小额贷款业务创新不多。目前,农村金融机构发放的农村小额贷款主要用途是家庭小型种养殖的资金需求,对农户小型农机具、农业生产服务环节以及建房、教育等消费类项目发放小额贷款未有明显突破。
3.3 管理滞后成为农村小额贷款发展的“瓶颈”
3.3.1 小额贷款制度与现实要求的不适应
目前,农村小额贷款中有些条款,如期限和贷款限额等规定,难以适应因农业产业不断升级所带来的经济发展多变性对农村小额贷款的需求。在对待小额贷款的额度管理上未能区别对待、实施分类指导、分别授信,且贷款手续繁琐。
3.3.2 缺乏专业人员,技术落后,管理力量单薄
农村小额贷款涉及空间范围广、业务分散,现有业务人员严重不足,贷款操作不够规范,导致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水……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