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称论文发表 |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 |
住在汉口网 |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 |
职称论文网 |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 |
|
摘 要:理性爱国行为引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在祖国的名誉和利益受到国外敌对势力的侵犯时,把大学生高涨的爱国热情纳入到爱国主义理性化的轨道尤为重要,深化对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的认识,引导大学生理智地表达爱国情感。
关键词:大学生;理性爱国;情感爱国
奥运圣火事件、藏独事件、中国南海问题的危机,这一系列严峻的来自国内、国际的不和谐事件引发了我国大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一时间爱国主义的呼声成为大学生情感的主流。这种非理性的情感不仅难以维系,有时还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倘若对非理性的情感不加以引导,极容易引发过激的言论和行为,造成狭隘的爱国主义。因此,如何保护大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引导大学生将高涨的爱国热情纳入到爱国主义理性化的轨道,是考验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亟需解决的难题。
1 大学生理性爱国行为的内涵
人们所提倡的爱国是基于对祖国深厚感情之上的一种积极的、前瞻性的意识,这一意识,无论在国内国际形势稳定还是动荡时期都应予以贯彻。爱国情感的表达不能脱离理性的缰绳而自由驰骋,作为大学生更不能以爱国的名义无视国家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把爱国情感上升到理性爱国精神层面,有助于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当前所面临的形势,认清敌对势力的阴谋,从而把强烈的爱国情感转化为报国之志,真正在行动上与国家步调一致,为祖国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1.1 与国家步调一致地爱国
中国的崛起在为自身赢得尊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起一些国外敌对势力的侵犯。面对种种非议,大学生要有自信心,要正确面对中国崛起过程中所要承受的压力和挑战,对那些不愿意看到中国崛起的敌对势力的恶意攻击,最有力的回击就是使我们的综合国力迅猛增长。要有开放的意识和包容的胸怀,要用实际行动消除其他国家的误解和敌视,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华民族是重友谊、讲和谐的民族。
1.2 爱国不只是大学生的义务,也是一种权力
如果缺乏理性爱国精神,就会以消极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排外、抵制外货会有如此多的大学生响应的原因。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大学生应正确认识自己,理性爱国,把所有的爱国热情都投入到学习中去,自觉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尊严。
1.3 爱国主义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当代爱国主义的主题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统一。邓小平曾经指出:“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爱什么呢?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拥护社会主义,但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下的每一个公民,每一个青年,我们的要求当然更高些”。中共十七大提出,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让我们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而奋斗。
2 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及其表达的非理性形式
当祖国利益受到损害,民族尊严受到侮辱,当代大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了对祖国最朴素、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令人动容,弥足珍贵,但其中一些非理性的爱国主义情绪也开始升温,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2.1 大部分学生采取抵制外货的手段抗议国际冲突
2008年4月中旬,网上一篇号召大学生5月1日不去家乐福购物的帖子被广泛转载和热烈讨论。同时,一条呼吁大学生整整17天不去该超市买东西的手机短信也在疯狂流传。抵制外国产品或外资商业连锁卖场是大学生的基本抗议权利,只要没有违法过激行为,旁人无可厚非,政府亦不能干涉。但是,这种“爱国必抵制”的因循的、惯性的思维在当前形势下,并非是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的理性表达。因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抵制或反对某个企业或产品的活动,受伤害的可能是自己,最终将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分歧转为中国人与中国人之间的僵持和对立。
2.2 爱国价值取向多元化进程中趋向于现实化和庸俗化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的整合期,主体利益的多元化决定了各种思想意识相互交织、冲撞、磨合,给人们的爱国价值取向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但是其中的现实化和庸俗化倾向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网络愤青”是一种高喊爱国主义的群体,他们分据在各自的“阵地”——各大“爱国网站”,高举“爱国无罪”的大旗,他们对现存国际秩序强烈不满,谩骂是该群体一贯的表达方式,对其他民族中的所有成员,惯用“洋鬼子”的称谓;崇尚暴力,喜欢以暴力方式解决问题,“灭、杀、奸”等字眼是他们青睐的词汇;他们高举理想主义的旗帜,将我国政府和平务实的外交政策曲解为软弱无能。“网络愤青”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极力打压不同意见,反对他们看法的中国同胞通常被骂为“脑残”,甚至是比较温和的不同意见也要棒杀。这种狂躁、激进的态度,客观上对民众情绪和我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2.3 对国家和民族的信心不足
面对我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现实,有的大学生产生了悲观失望的心理,对国家和民族的信心不足。原因有五个方面:第一,他们狭隘地观察所谓的世界形势,不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第二,他们过高估计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实力,没有充分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勇气;第三,他们夸大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中所存在的困难,没有看到我们抵御国内外风险的能力,也没有看到中华民族崛起的趋势;第四,他们过分夸大了民族的劣根性,没有从纵向与横向的对比中发现中华民族的特点和优越性;第五,他们自身没有树立好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没有继承好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缺乏创新、改革、吃苦的奉献精神。
3 理性爱国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探索及其途径
3.1 坚持情感爱国与理性爱国相结合的方法
如果说情感爱国是爱国主义的初级阶段,那么理性爱国则是爱国主义的高级阶段,是情感爱国的升华,是对祖国前途和命运的理智判断和选择。理性爱国是建立在深厚的爱国热情之上的,爱国主义行动又会对爱国情感起到强化作用,现实生活中爱国情感和理性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对爱国主义行为起作用。强调爱国需要理性,但这并不表示要把情感从爱国中剥离。情感是理性的基础,没有情感就不会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就不会有理性的爱国精神。同样,没有理性的爱国精神,感性的爱国精神也难以全面持久,也不会使人们全身心地践行爱国主义并积极投身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去。爱国主义既需要激情,又需要理性,二者不是可有可无孰轻孰重的问题,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
3.2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理性爱国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系统地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主管道和主阵地。因此,高校应加强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着重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构建新的理性爱国教育体系。首先,要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并结合中国的历史、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新时期的世界发展形势对学生进行理性爱国教育,将理性爱国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要创新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讨论,通过灵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途径,使其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思想实际相结合。努力做到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当前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社会的改革和进步与个人的发展息息相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理性爱国教育应有的作用。
3.3 强化社会实践,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及服务意识
建立一个全方位的理性爱国教育的环境,不仅需要完善的教育理论、方式,以及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更需要以完善的社会实践体系作为载体,去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及服务意识。因此,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一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全新的理性爱国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应把社会实践作为理性爱国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本着“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搭建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石的平台来指导各种活动。一方面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党的领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到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中去,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民情和国情,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利益。
3.4 努力建设网络平台,开辟理性爱国教育的新途径
网络的快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上网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各种信息和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网络的开放性也使其成为各种敌对势力的“公开讲坛”,严重削弱了部分大学生的国家和民族观念。因此,要充分重视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教育工作的时效性、覆盖面和影响力,已成为理性爱国精神的必然选择。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管道。”对此,当前国家应主动开辟、净化网络宣传新阵地,加强对网络传媒的舆论指导,善于应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和宣传媒介,让大学生在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氛围中感受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李燕.和谐校园视野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 高校政治理论研究,2010(5)
2 吴柳蓉.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现代企业教育,2008(2)
3 要有爱国激情也要有大国理性[N].人民日报,2008-04-01
4 鄂杨.弘扬理性的爱国主义[J].瞭望,2009(7)
5 隋维娟.经济全球化与大学生的理性爱国[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