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称论文发表 |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 |
住在汉口网 |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 |
职称论文网 |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 |
|
摘 要:阐述货币银行学是门研究货币运行规律的原料,是一门基础性强而受众差异大的课程,指出要提高内容的逻辑性,增强授课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是确保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货币银行学;逻辑性;趣味性;差别化
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学科体系中的基础课程,也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定的经济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很多专业的研究生招生考试都涉及该门课程的内容。由于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理论性、普适性和应用性,许多学校将其作为精品课程来建设,不少学校甚至要求一些非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将其作为专业选修课来学习。对于这样一门基础性强而受众差异大的课程而言,教师该如何确保教学效果呢?笔者根据几年来对各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和探索,认为有必要在授课的逻辑性、趣味性和差别化上下功夫。
1 把握章节之间的逻辑联系
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研究货币运行规律的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制度、金融市场、金融机构、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等。因此,目前出版的各种货币银行学教材和高校教师的课件基本上是将这些内容通过章节罗列出来,典型的章节安排是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信用工具、利率理论、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政策各自成章,依次排列。
然而,这样的章节安排并不完美,它至少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章节安排缺乏逻辑性,不能真正体现货币银行学这门课程的性质。如前所述,货币银行学的课程性质是研究货币运行的规律。具体而言,它研究的是货币从发行到流通整个过程中存在的规律,通过寻找这些规律,判断社会上需要多少货币,计算已经发行了多少货币,二者应该如何通过政策实现一致。因此,整个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回答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这两个问题,并在二者不一致时提出合理的货币政策。为了统计货币供给量,需要了解的是货币供应的完整机制,这包括中央银行行为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过程;另一方面,为了计算货币需求,需要明白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利率与货币需求的相互关系等。因此,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内容虽然看似庞杂,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有很强的逻辑联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如果将这些章节简单罗列(这正是目前教学过程中的普遍现象),自然无法把握整个课程的主体框架,也不能体现课程性质。第二,简单罗列的章节安排不利于学生学习,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当他们学习各章内容时,由于看不到章节之间的联系,自然无法把握这门课程的性质与目标;相反,在他们看来,货币银行学是一大堆专业知识的大杂烩,庞杂而肤浅。有此感受,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不高。
由此可见,在当前的货币银行学教学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对这些章节进行重新安排,使得它们更富有逻辑性。根据上文分析,可以从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两条路线研究货币运行的规律,具体的安排为:
第一篇:导论
第一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二篇:货币供给
第三章:货币制度及其演进
第四章:中央银行及其在货币供给中的角色
第五章:商业银行及其存款创造机制
第六章:货币供给
第三篇:货币需求
第七章:金融市场概述
第八章:利率波动及其决定理论
第九章:货币需求
第四篇:货币政策
第十章:货币政策
上述安排中,第一篇提出该课程的研究目标,并介绍全部课程所处的基础环境。首先通过分析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说明适量货币供应的重要性,而研究货币的适量增长也将成为本课程的最终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从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两个维度进行分析,这就勾画出了全部内容的分析框架。所有这些内容显示在第一章中。当然,在进行正式的分析之前,有必要首先介绍全部分析所处的基础环境,这个环境就是信用及信用工具。
第二篇度量货币供给量。这一篇首先从源头上介绍货币制度的演进,顺利引出纸币及其性质、中央银行的工作和商业银行在货币供应中的角色。最后对货币供给量的度量进行正式分析。
第三篇分析货币需求。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在金融市场上进行投资和投机活动,因此,有必要对金融市场进行系统性介绍。进一步讲,这一部分货币需求与证券的价格直接相关,而证券价格的决定和利率又有紧密联系,因此货币需求和利率是有紧密联系的,第八章单独讲述关于利率波动和决定的理论,在此基础上第九章正式分析货币需求。
第四篇是该课程的政策篇。基于对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的分析,有效的货币政策将保证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的一致,具体的货币政策将在第十章介绍。
2 增强授课的趣味性与生动性
提高授课内容的逻辑性固然重要,增强授课的趣味性与生动性也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枯燥的理论教学会使得学生感觉沉闷;环环相扣的逻辑推导又使得他们感到疲劳。如何消除这些沉闷和疲劳,保证教学质量呢?生动有趣的故事绝对是一剂良药,可以使得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身心得到放松,教学效果自然明显。
例如,货币银行学中有“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这一规律指在双本位货币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必然出现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被贮藏、融化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其实,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中国,西汉的贾谊曾指出“奸钱日繁,正钱日亡”,它就是对“劣币驱逐良币”规律的精炼概括,这里的“奸钱”指的就是劣币,“正钱”指的是良币。为了更加生动的讲述这一规律,可以向学生讲述真实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很多,例如,唐朝名相宋璟,为开创玄宗时代的开元盛世作出了卓越贡献。然而,宋璟的离职,却与不当处理“奸钱”事件有关。开元八年,社会上同时流通“奸钱”和“正钱”,它们之间可以兑换,但比价由官府确定。由于“奸钱”实际上可以以高于其实际价值的价格流通,最后精明的百姓都将“正钱”藏在家中,用“奸钱”做买卖。市场秩序一时比较混乱,对此,宋璟的做法是行政干预,强行禁止“奸钱”流通,但老百姓不干了,古书上说宋璟的做法“颇招人怨,遂被授开府仪同三司,罢相。”宋璟罢相以后,“奸钱日繁,正钱日亡”的局面一直没有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直到公元760年,另一名臣刘晏将错就错,采用以毒攻毒的方法才将此事彻底解决。其做法是将当时的乾元大钱的法定价值贬到它的实际价值以下,从而迫使“奸钱”退出流通界,唤出“正钱”。
再例如,“萨伊定律”的内容是“供给自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可以详细的解释这一定律的具体含义,即如果货币的职能只是一种流通手段,当一种产品出现滞销时,其原因不在于货币太少,而在于与之相交换的产品太少,因此只有发展生产才能解决供求矛盾。如此枯燥的解释或许会使得学生们感到乏味,此时可以讲讲这一定律的背景。在19世纪的法国,当时大量生产者的产品销路不畅,出现了产品滞销,他们归因于货币发行太少,联名要求法国政府增加发行货币。为此,政府召集一帮学者、官员进行讨论,其中包括萨伊。他强烈反对增加发行货币,并说服了政府不增发货币。这样,枯燥的理论说教就变得生动活泼许多,学生也觉得很有意思。
3 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实行差别化教学
货币银行学目前不仅是经济类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或者专业选修课,不少学校也要求一些非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将其作为专业选修课来学习。货币银行学是以理论经济学为基础的,如果不掌握理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很难真正学好货币银行学。而问题在于,专业背景不同的学生对于理论经济学的掌握存在巨大的整体差异。即使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其接受和消化知识的能力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货币银行学的教学面对的是一群专业背景和接受能力都存在差异的学生。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对所有学生实施统一的教学方案和方法难以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正确的做法是: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具体特点实行差别化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1)对于金融专业学生,突出理论性和前沿性。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学科体系的基础课,金融专业的学生应该熟练掌握这门课程的来龙去脉,对于其中的原理、观点和制度安排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对金融专业学生的教学应该突出理论性。另一方面,对课程的讲授还应该注意介绍前沿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前沿问题,提高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另外,货币银行学作为金融学学科基础课,是其他金融专业核心课程如商业银行管理学、中央银行学、国际金融学和金融市场学的基础。如果把整个金融学科比喻成一本书的话,那么货币银行学就是这本书的目录了。因此,讲授货币银行学时应该让学生明白各专业课程在整个金融学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和这些课程的主要内容。
(2)对于金融专业以外的其它经济类专业学生,突出理论性。由于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学功底,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去理解货币银行学中的原理、观点和制度安排。完整地向学生讲授这些知识的前因后果有利于他们融会贯通。
(3)对于非经济类专业学生,强调用通俗的道理讲述有一定深度的理论。由于非经济类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充分,对于货币银行学中的许多理论,如果严格地进行逻辑推导不一定能让学生理解,此时用通俗的语言、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解效果更佳。当然,差别化教学并不排斥那些适合所有类型学生的教学方法。例如,课堂讨论就适合所有层次的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师生互动,学生竞相思考,教学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钱水土.货币银行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 美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 张建民.《货币银行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5)
4 王晓光.关于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03(5)
5 崔建军.论货币银行学及其建设[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
6 范锦峰.浅议开放教育《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基金项目:浙江工商大学高教研究课题“货币银行学教学内容重组与多层次教学方法研究”(项目编号:Xgz115)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