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职称论文 发表论文 合作流程 联系方式 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发表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我要注册
职称论文发表网   首页   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理工科论文 |管理学论文 |计算机论文 |文史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艺术论文 |社会学论文 |政治论文 |试题 |应用文 |论文投稿 |职称评定 |教案 |论文关键词 |电子商务 |体育论文 |学术机构 |发表论文 |教育资讯 |医学资讯 |物联网论文 |中国论文网 | 职称论文
职称论文 本站论文搜索
职称论文 设为首页 职称论文发表网 收藏本站 职称论文发表 联系我们
职称论文  首页-->艺术论文-->艺术理论-->文章正文
传统中国绘画的哲学基础浅析

作者 :倪慧更新时间:2012-10-31

职称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住在汉口网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职称论文网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摘要]:中国画的丰富哲学底蕴,表现为画家试图以绘画手段表达对宇宙天地的理解,实现对最高哲学本体的把握。道学思想对中国画家的影响最为深远。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思想;释家提倡的坚忍静处、修身养性;道家思想提倡的守柔处弱、见素抱朴、无所为无所不为等观念,恰恰为文人画家们提供了聊以自慰的思想土壤,成为对文人画影响极深的思想渊源。
[关键词]:中国画 神韵 底蕴 笔墨趣味 艺术境界

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吸取中国古代哲学丰富营养的基础上,以线为骨干,以墨为神采,奏响了一曲曲充满节奏、充满韵律的绚丽交响曲,它所特有的神采风韵和艺术精神,为所有钟爱它的人所倾倒,培养和迎合了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审美趣味。对于中国画艺术笔墨趣味的欣赏,自古以来就不乏知音。它可以是诗书画的统一,也可以是简约空灵的审美境界;可以是各种笔墨技巧所产生的美的典范,也可以是形与神、似与不似的辨证和谐;可以是寓动于静、寓刚于柔、表现阴阳节奏的独到手法,也可以是疏与密、虚与实、黑与白对立统一关系的充分发展。
神韵是传统中国画的核心精神,是传统中国画的艺术灵魂。它以中国古代哲学为丰富底蕴,以笔墨技巧为表现手段,以民族审美习惯为依托,在看似平淡、实则深奥,看似静谧、实则充满活泼泼生命律动的艺术魅力与效果为基础,通过点线面形的交织,将它的内在的力度、动感、节奏、韵味以毫光四射的墨色点染泼洒喷发出来。
一、道学思想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中国画的丰富哲学底蕴,表现为画家试图以绘画手段表达对宇宙天地的理解,实现对最高哲学本体的把握。道学思想对中国画家的影响最为深远。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道论是宇宙本源的理论之一。中国画家通过点线的勾勒皴擦,墨色的点染泼洒,表达对宇宙阴阳节奏的掌握。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一画之法,开鸿蒙之理,辟混沌之形,得乾坤旋转之义,由形而下的景达到形而上的道。 艺成而下,道成至上。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画家画象布色,构兹云岭,对景畅神,卧以游之。画家把自己的身心倾注于画幅之上,上形太极、混元之前。默契造化,与道同机。欲列将来未萌之事,穷天地之不至,显日月之不照。握管而潜万物,挥毫而扫千里。笔立形体,墨辨阴阳,由小小画幅,窥见大千世界,进而把握整个宇宙,心中涌出无限喜悦;笔歌墨舞,将无限风光、不竭的情思,熔汇于一炉。神韵这一中国艺术精神的深层底蕴,也是以道的周行不殆,阴阳的氤氲、交错生生不息为基础的。
道家思想提倡的守柔处弱、见素抱朴、无所为无所不为等,恰恰为后期文人画家们提供了聊以自慰的思想土壤,成为对文人画影响极深的思想渊源。在文人画领域里,养性情、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等是绘画趣味的根本所在。在此思想影响下,文人画家对于色彩的应用,也有独特的理解。他们普遍认为,五味令人舌肓,五色令人目盲,以墨取代色彩,是取自然之神韵,重在体现自然的阴阳节奏,把握宇宙的本质。如果“旨在五色,物象全乖。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草木繁荣,不待丹绿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出自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拓写》]“夫画道之中,水墨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出自王维所作《画山水诀》]文人画家画墨竹、墨梅、墨松等,都摈弃色彩,追求远离尘嚣、超逸脱俗的审美意趣。他们认为,五色杂陈,俗而又俗。墨色虽素,足见雅趣。极力追求简约、高雅、洁净的美学特色。明代恽向在其《玉几山房画外录》中道:“简者简于象,而非简于意,简之至者,缛之至也,洁则抹尽云雾,独存孤真,翠黛烟缳,敛容退矣。”色彩的褪淡和文人画家的遁世态度,崇尚闲静淡远的趣味正与道家提倡的清静无为思想相吻合,这种画风成了后期中国古典绘画的主流。
二、儒学思想、道释观念对中国绘画的综合影响
宋后元初,中国绘画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的画坛人物多为文人士大夫之流,在他们的倡导和影响之下,文人画渐渐占据画坛主流。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封闭性文艺体系中结出的果实。它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它和中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历史命运分不开的。作为依附于统治阶层的中国封建文人,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儒学之士,他们的生存基础决定了其人格的二重性:一方面是进身仕途兼济天下的抱负,一方面是隐居江湖独善其身的愿望。而现实的残酷使更多的文人趋向后一种选择,书与画便成了畅发情怀、宣泄愤懑的最好工具。文人把绘画作为尽兴消遣手段,视简约玄澹、萧疏淡泊为绘画风格。究其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深厚的中国古代哲学也即儒学思想和道释理念对文人士大夫的深远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远离现实、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操笔挥毫,悠然起淡远幽微之心,脱离一切尘垢之念便在心底埋下了种子。大批文人士大夫往往都因仕途的不得志,退而把兴趣转向了书画,由此致使后期中国画坛的主角由文人来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文人画强调超逸脱俗、闲静萧散的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将绘画作品分为神、妙、能、逸四个品类。宋黄休复著《益州名画录》置逸品于神妙能三品之上,对于逸品的解释他说:“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妍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可见逸品是超于规矩之外,得之自然之中,是文人士大夫孜孜以求的。同时,在文人士大夫眼里,作画乃墨戏之作,是文人遣性写怀、“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苏东坡云)的一项主要活动。元代吴镇论画有云:“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与夫评画者流,大有寥廓” 。然而,画坛并不是处处景色悦人的世外桃源,画家们常常可以感受到来自封建体制中的种种干预。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思想;释家提倡的坚忍静处、修身养性;道家思想提倡的守柔处弱、见素抱朴、无所为无所不为等,恰恰为文人画家们提供了聊以自慰的思想土壤,成为对文人画影响极深的思想渊源。在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手中,它主要成了一种抒写心胸、寄托情感的工具。由此而衍生出一系列相关的审美标准、风格规范和笔墨趣味。它和诗、书、琴、棋等艺术形式一起,成了文人之所以成为文人的一种标志。在利用艺术手段畅发情怀方面,文人画确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文学和艺术高度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诗、书、画、印高度结合相得益彰的独特风格,在世界画坛独标一帜。并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文人画家,象董源、巨然、王维、倪瓒、黄公望、王蒙、米芾、文同、苏轼、董其昌、石涛、郑燮等等。他们以自己的作品为中国绘画史增添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三、中国古典哲学体系中的辨证发展观念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中国画的丰富哲学底蕴,还表现为吸收了中国哲学中的辨证发展观念。把中国画艺术动与静、疏与密、虚与实、黑与白、刚与柔等关系发展到极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无限丰富、律动不已、充满节奏、充满生机的画面。老庄哲学认为有生于无、实出于虚,“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虚实、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这一系列对应范畴是在相反相成的矛盾关系中形成的,每一方的存在和意义的获得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的冲突制衡,形成了二者的辨证发展过程。在老庄哲学虚实有无的矛盾关系中,虚和无较之实与有处在一个更为重要的地位上:“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矣。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庄子》)这种有无、虚实观是与老庄的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相一致的,其中的辨证发展观点给不包括中国绘画在内的中国文化以很深的影响,成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有益营养。画家在创作中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有意识地追求这种相反相成的辨证效果,讲究用笔妙有虚实变化,虚实用笔,生动活泼,生发不穷。虚实相生,无画处也皆成妙境。其它还有诸如计白当黑、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等等关系也无不体现了中国哲学的辨证性。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美学家,在认识客观实际的过程中,总结了许多辨别美丑的标准和方法;古代的画家们,在这许多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下,通过长期的创作实践,也总结出许多审美经验和绘画技巧、技法。把以上两个方面汇集起来,予以综合和提炼,形之于笔,就成为中国画论这样一份极其富贵的美学遗产。对于今天我们进行艺术实践,具有极为重大的借鉴作用。当代中国绘画朝向多元发展,如何将传统的丰厚营养,糅合现代的艺术思潮,最终实现中西互补,完成将中国画彻底地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以其神奇的东方魅力,高高屹立于世界画坛,为世界艺术百花园增添一份夺目的光彩,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参考资料:
1. 清 松年 著 《颐园论画》 关和璋 注评 1984年10月第1版
2.卞秉利 等 编著《中国美术鉴赏》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7年8月出版
3.钟雷 主编 《老子庄子大学中庸尚书墨子》 2004年1月第1版
4.唐 张彦远 著《历代名画记》 网络电子版 网页: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1
论文首页】【设为主页】【加入收藏】【打印本文】【回到顶部
最新上传
 中英校际交流,校园足球添...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
 七年级《篮球运球》教学设...
 职校教师的角色定位
 我对因材施教的看法
 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
 中职德育课堂的应用表现性...
 肺结核治疗综述
 肺结核治疗方案
 肺结核治疗问题
 肺结核50例临床治疗
 肺结核病人护理
 农村城镇化探析
 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
 国防经济研究
职称论文
本站推荐
 中英校际交流,校园足球添...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
 七年级《篮球运球》教学设...
 我对因材施教的看法
 中职德育课堂的应用表现性...
 肺结核治疗方案
 肺结核治疗问题
 肺结核50例临床治疗
 肺结核病人护理
 农村城镇化探析
 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
 国防经济研究
 公共危机应急保障机制建设
 科研院所物业管理社会化
 油田企业信息系统审计
职称论文发表
所有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网站介绍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导航 投诉建议 服务承诺 人才招聘 版权声明  
  •   投稿邮箱:83041061@qq.com    服务热线:027-62220402 手机: 18907137973
    点击及可直接咨询
    联系地址:武汉市江汉区新华下路江花苑13楼   电子地图
  • Copyright (C) 2007-2009 http://www.issn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9016318号
    技术支持:腾浪科技    法律顾问:廖泉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