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称论文发表 |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 |
住在汉口网 |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 |
职称论文网 |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 |
|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教辅、教学思路在进行着深入的变革。本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建构主义理论---支架式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相结合的一些实践情况。
关键词:建构主义 支架式教学 教学模式
1 引言
新课程改革在持续地进行着,教材、教辅、教学思路也在进行着更加深入的变革。在这种情形下,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些更易让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知识,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诸多的教学模式中,经过实践,“建构主义理论---支架式教学”课堂教学模式被认为是一种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相符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2 “建构主义理论---支架式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2.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也称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在皮亚杰的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斯腾伯格和卡茨、维果斯基等人对此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2.2 支架式教学方法
支架式教学方法是在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开发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⑴ 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⑵ 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⑶ 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⑷ 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⑸ 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 课堂实践实例
以“建构主义理论---支架式教学”课堂教学模式讲解离子反应有关知识 。
⑴ 准备一系列的实验仪器,如NaCl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酒精溶液,蔗糖溶液,及导电性实验装置。同时,让学生回顾有关酸碱盐的概念。做好进入学习的准备。将学生分组,6人为一组。
⑵让学生通过课本及参考资料,对下列问题进行思考:
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包括哪些物质?非电解质包括哪些物质?什么是强电解质?什么是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各包括哪些物质?什么是电离方程式?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如何书写?什么是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如何书写?离子反映书写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⑶让学生自己设计做导电性实验,自己去探索上述问题的答案,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的探讨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在讨论上述问题的时候,对电解质非电解质包括哪些物质争论比较大。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先举例再归纳的办法引导学生解决。
电解质:酸 碱 盐 及 及金属氧化物。
①强电解质:强酸(HCl,HNO3,H2SO4,HMnO4 ,HBr,HI等)
强碱(NaOH, Ba(OH)2,KOH,Ca(OH)2等)
绝大部分盐(除Hg2Cl2,(CH3COO)2Pb)
②弱电解质:弱酸(H3PO4,H2SO3,HNO2 ,H2CO3, H2S,HF,CH3COOH,H2SiO3,HClO)
弱减:(不溶性碱,NH3•H2O)
水:H2O
对于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在讨论结束之后,组织学生将每一类物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法则总结在笔记本上,以便于以后复习。
强电解质的电离:完全电离,用“=”
H2SO4=2H++SO42-
Ba(OH)2=Ba2++2OH-
BaSO4=Ba2++SO42-
弱电解质的电离:不完全电离,用“ ”
CH3COOH CH3COO-+H+
H2CO3- H++HCO3-
HCO3-- H++CO32-
NH3•H2O NH4++H+
Fe(OH)3 Fe3++3OH-
对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主要以练习引导和学生讨论为主。通过一系列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及注意事项:
Cl2通入石灰乳中制漂白粉:Cl2+2Ca(OH)2=2Ca2++2Cl-+2ClO-+2H2O
Cl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l2+2OH-=Cl-+ClO-+H2O
Cu(OH)2与盐酸反应:Cu(OH)2+2H+=Cu2++2H2O
FeCl2与Cl2反应:2Fe2++Cl2=2Fe3++2Cl-
Na2O与H2O反应:Na2O+H2O=2Na++2OH-
Ca(HCO3)2与少量NaOH反应:Ca2++HCO3-+OH-=CaCO3 +H2O
Ca(HCO3)2与足量NaOH反应:Ca2++2HCO3-+2OH-=CaCO3 +2H2O+CO32-
(4)最后完成一份限时性训练,组内交换进行批阅订正,完成评价。
这样一系列的环节下来,学生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基本上掌握了。在进行了利用学生手头的资料进行了一系列的练习并评讲,对一些学法及知识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之后进行的一次限时训练,批阅之后发现: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已达到大纲的教学要求。
4 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支架式教学”下的课堂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的热情,增强了学生学习中的合作精神。经过很多前辈及我自身的实践,它被证明是适应新课改精神的,适应新时代时期学生学习心理的一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36~38.
[2] 吴星,走进高中新课改[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董安祺,浅谈支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尝试,上海三林东校。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