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职称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职称论文 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发表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我要注册
职称论文发表网   首页   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理工科论文 |管理学论文 |计算机论文 |文史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艺术论文 |社会学论文 |政治论文 |试题 |应用文 |论文投稿 |职称评定 |教案 |论文关键词 |电子商务 |体育论文 |学术机构 |发表论文 |教育资讯 |医学资讯 |物联网论文 |中国论文网 | 职称论文
职称论文 本站论文搜索
职称论文 设为首页 职称论文发表网 收藏本站 职称论文发表 联系我们
职称论文  首页-->社会学论文-->社会问题-->文章正文
论群体性事件的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

作者 :汤晓萌更新时间:2012-10-25

职称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住在汉口网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职称论文网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摘  要:群体性事件产生于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中,社会格局的巨大变动及利益冲突的不断加剧,导致中国群体性事件的高发,其表现方式多样,影响广泛,已成为和谐社会进程中不得不解决的一个难题。通过界定群体性事件,分析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制定风险评估的指标,有针对性地对群体性事件的风险进行分级和评估,有助于提高政府在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效率和效果,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本文来自职称论文发表的竭力网络搜索和整理得来的。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危机管理;风险评估 
    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意味着社会系统内在结构的变迁,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等各方面全面而深刻的革命性变革。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的急剧变化必然导致复杂的矛盾冲突,而当这些矛盾无法在现有利益表达和纠纷处理机制中得到消解时就很容易导致非正常的集体行为即群体性事件。

1  群体性事件的界定与识别

1.1  群体性事件的界定

    一般认为,群体性事件是指基于群众的共同利益而聚众的、自发的、公开实施的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这其中有公民之间的利益冲突,但更多的是对某些具有公共权力的主体的行为造成群众利益的损害表达的不满情绪,其中不仅涉及经济利益,还包括传统、文化等精神利益。

1.2  群体性事件的识别

    公安部2004年统计显示,群体性事件多发生在劳资关系、农村征地、城市拆迁、企业改制重组、移民安置补偿等方面。具体特点可归纳为:

    (1)事发突然、演变迅速。群发性事件往往是由于某种外部偶然事件的直接刺激,而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大量的人聚集起来进而导致权利摩擦迅速转变为社会矛盾,往往使人出乎意料、猝不及防。这种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不可预见性就是突发性。有学者把这一特性分为有先兆的突发和无先兆的突发。前者是指由于矛盾和问题已经形成,已表现出来某种的先兆;后者多表现为有关方面尚处于不知情的状态,在某种特定条件的“催化”下一下子爆发,其突发性更为明显。

    (2)组织严密、行为激烈。群体性事件一般有一个酝酿、发展和组织的过程,有相当数量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有组织的而且开始出现跨区域、跨行业串联声援的倾向。尤其是那些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规模较大、反复性强的突发性事件事先都经过周密策划,目标明确、行动统一。暴力性、破坏性逐渐增长,出现激化现象,对抗程度加剧。组织者和参加者出于“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心理,越来越多地采取各种极端或违法行为发泄不满情绪,围攻冲击基层党政机关、阻断交通、扣押人质,个别地方发生破坏公共设施、打砸乡镇政府和县政府的局部骚乱,有的甚至采取自焚、自杀等过激行为。

    (3)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利益是社会生活中普遍起作用的社会发展动力和社会矛盾根源。一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都可以从利益那里得到解释。任何社会冲突的根源无不是由利益差别导致的冲突。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变动、利益分配不公是导致社会不满的基本条件之一。

    (4)多重矛盾交织,处置难度较大。社会转型期利益呈多元化趋势,利益主体、利益内容等均各不相同,从而使得矛盾错综复杂。多数事件的参与者提出的要求有一定合理性,但常常采取不合法的方式,合理要求与不合法行动、无理要求与非法行动相互交织,多数人的人民内部矛盾与少数人的严重违法行为混合在一起,官民矛盾、公私矛盾、贫富差距、劳资矛盾、宗教冲突,民族矛盾等交织在一起。如果处理不当,局部问题就可能影响全局,非对抗性矛盾就可能转化为对抗性矛盾。

2  群体性事件风险识别与评估指标

2.1  事件性质

    根据群体性事件的性质来划分,矛盾主要分为人民内部矛盾和人民外部矛盾,因此,从政治目的和结果的角度把群体性事件分为政治性和非政治性。带有政治性的群体性事件大多涉及政治阴谋,往往是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和不法分子相互勾结,以颠覆国家政权为目标,在表现形式上以暴力冲突制造社会动荡和政治动乱为主要特征。非政治性的群体性事件就是并非出于政治目的也不会出现政治结果的群体性事件,绝大部分的群体性事件是人们为了维护或者争取自身利益而引发的。此类事件的目标相对单纯,就是为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实现某种利益诉求而不夹杂政治的或者意识形态的因素。

2.2  事件规模

    这是评定群体性事件危急状态等级的一个重要的参数。事件参与人数越多,规模越大,越容易形成刺激、暗示和“聚变效应”,引起情绪感染、情绪激发,形势越难加以控制。根据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程度,可以将群体性事件分为:

    (1)小规模的群体性事件。主要指参与人员较少,事件规模较小的群体性事件,一般只是有十几人,几十人参与。引发此类事件的原因简单,主要集中在单位或者局部小区域,其扩散的速度比较慢,给社会造成的影响也不是很大。

    (2)较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主要是指由上百人到几百人参与的一般以区域为主要发生地和影响范围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此类事件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往往是在小规模的基础上或经过一定的酝酿、组织,经过一定的聚集过程和具备一定的聚集条件所形成的。

    (3)大规模的群发性事件。主要是指由上百到几千人参与的事件,一般也是以区域为主要发生地和影响范围的群发性事件。在小规模或较大规模的基础上,或经过一定的酝酿、组织,或经过一定聚集过程和具备一定的聚集条件所形成的。

    (4)超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指由上万人参与的事件,此类事件一般是在较大规模和大规模基础上各种矛盾长期积累逐渐演变而成的,其社会影响也极为严重。

2.3  表现形态

    从表现形态看,群体性事件多以上访、请愿静坐等形式表达意愿、施加压力,但严重时可能会发展为游行示威、罢工罢课、围堵冲击党政机关、拦车阻路甚至打砸抢等更为激烈的形式。群体性事件的表现形态与参与者的情绪直接相关,并与事件的危害程度成正比,评定危急状态等级时,可以对三者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危急状态,可将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分为四个等级:①第一等级,是指规模较小,参与人员不多,情绪相对平和,方式合法,没有造成大的社会影响,比较容易处理的群体性事件;②第二等级,是指参与人数增多,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已经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存在事态升级的隐患。此时的参与人员容易受到刺激和暗示,这一阶段是处理工作的关键时期;③第三等级,是指参与人数众多,或者人数较多但方式表达激烈,已经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危害。参与人员处于情绪失控边缘,行为不受约束,容易出现暴力活动的阶段;④第四等级,是指参与事件的人数众多,且已经处于情绪失控状态,行为不受社会规范的约束,已经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威胁,或已经出现打砸抢等恶性暴力活动的群体性事件。

3  群体性事件风险评估

3.1  群体性事件的事前风险评估

    经过对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信息情报搜集整理之后,对环境、天气、参与人员、时间、地点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事件的社会危害程度和发生事态扩大的概率。将事件评估分为极大可能发生、容易发生、可能发生、不太可能发生四个等级。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出详细的行动预案,将影响事件发展的要素进行全面综合考虑,确定处理人员和处理方法等。

3.2  群体性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动态评估

    当群体性事件发生之后,对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事件,搜集整理情报信息之后要迅速对事件的危急状态进行分级,由于群体性事件的突发性、复杂性及不确定性,容易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所以对危急状态等级的评估一定要准确化、动态化,不能一次评估指导整个事件处理过程。要将信息搜集与评估工作时刻联系起来,形成搜集——汇总分析——危机状态评估——处理措施——信息再搜集——再整理分析——危急状态重评估的循环。

3.3  群体性事件时后评估

    群体性事件的事后评估侧重于评估事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损失包括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其中经济损失由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和处置事件投入费用构成。

    直接经济损失是指群体性事件造成的公共设施、设备、财物等破坏引起的经济损失,其折算价值以修整、恢复重置所需费用来表示。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于群体性事件对正常社会生活的干扰引起的非实物经济损失,如闹事造成的企业停产、减产,公共交通拥堵引起的经济损失。处理事件费用是指各级政府在处理事件中投入的费用,如人员、物资、医疗费等。

4  结语

    对群体性事件的风险进行适当的评估分级,依据危急状态等级确定采取工作措施的范围,结合现场情况实施相应的工作手段组合,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应对失当或措施乏力的问题,有利于群体性事件的妥善处置。分等级应对模式,可以为各级政府和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时提供一个大体参考,最大限度地减少应对失当、激化矛盾的情况发生,促进社会稳定,服务国家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学辉.群发性事件防范机制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  陈晋胜.群体性事件研究报告[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

3  邓国良,贾江滔.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处置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4  杨和德.群体性事件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5  邱志勇.群体性涉访事件处置研究[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6……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1 2
论文首页】【设为主页】【加入收藏】【打印本文】【回到顶部
最新上传
 论群体性事件的风险识别与...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改革的思...
 GZ农行员工心理资本与工...
 “知假买假”与“惩罚性赔...
 浅谈从“料、工、费”入手...
 浅谈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
 浅谈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
 论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
 不同规模下黄鳝养殖的经济...
 矿业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基于敏捷性装卸作业的港口...
 发达国家水泥工业的产业结...
 中国天然气产业规制改革研...
 基于成本收益分析视角的“...
 浅谈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策略
职称论文
本站推荐
 论群体性事件的风险识别与...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改革的思...
 GZ农行员工心理资本与工...
 “知假买假”与“惩罚性赔...
 浅谈从“料、工、费”入手...
 浅谈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
 浅谈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
 论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
 不同规模下黄鳝养殖的经济...
 矿业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基于敏捷性装卸作业的港口...
 发达国家水泥工业的产业结...
 中国天然气产业规制改革研...
 基于成本收益分析视角的“...
 浅谈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策略
职称论文发表
所有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网站介绍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导航 投诉建议 服务承诺 人才招聘 版权声明  
  •   投稿邮箱:83041061@qq.com    服务热线:027-62220402 手机: 18907137973
    点击及可直接咨询
    联系地址:武汉市江汉区新华下路江花苑13楼   电子地图
  • Copyright (C) 2007-2009 http://www.issn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9016318号
    技术支持:腾浪科技    法律顾问:廖泉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