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发表 |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 |
住在汉口网 |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 |
职称论文网 |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 |
|
摘 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与企业品牌建设存在密切的联系。介绍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特点;分析了产业集群与企业品牌建设的关系,认为产业集群能提升企业品牌,而企业品牌能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根据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品牌建设的建议。 本文来自职称论文发表网的竭力网络搜索和整理得来的。
关键词: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建设
1 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特点
1.1 区域资源依赖性强
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七区二十三带”,即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业战略格局,农产品加工业也随之向产区集中,优势产业集群形成。可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形成对于区域资源的依赖性较强。很多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都是依靠地理资源优势而形成,湖北恩施富硒茶产业集群就是典型的例子。该产业集群依托本地区自然资源、独特的产业专业化条件和工商业传统,借助市场力量逐渐生成。
1.2 产品以初加工为主
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普遍规模小、发展层次低、可持续竞争力不强,主要依赖低成本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资源互补性优势。集群内部缺乏细致的分工,集群只是生产不同产品的同类企业在地域空间上的简单集中,而不是产业价值链上的集中。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集群,产品以初加工为主。以浙江省为例,2005年在被调查的全部企业中,有6 934家是直接加工初级农产品原料的企业。初加工的农产品附加值和资源综合利用率比较低,减少了农产品增值的机会,不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了农产品制成品的质量和知名品牌的开发。
1.3 总体创新不足
目前高新技术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渗入越来越多,生物技术、储藏保鲜技术、设备工艺和包装材料等一大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开始应用于农产品加工领域,农产品加工业开始进入到以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升级的阶段。国内的一些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也意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展开了一些技术创新活动。但从总体上看,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还比较弱。例如,武汉东西湖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的技术力量薄弱,科技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项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多数属于传统食品初加工水平,农副产品深加工空缺仍然很多。由于企业规模小,技术管理滞后,部分食品加工企业经受不住农产品及燃料、动力、运力价格波动的影响,出现效益下滑,甚至出现亏损。
1.4 集群形式多样化
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形式呈现多样化发展,出现了工业园区、专业镇、加工示范地、小企业创业基地等形式,如海南定安县塔岭农产品加工园区、湖北仙桃市彭场镇的特色无纺布、北京市延庆县东部山区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北京经纬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等。
2 产业集群与企业品牌建设的关系
2.1 产业集群提升企业品牌
我国很多产业集群的形成都是依靠地域的自然资源优势,地域的自然资源对于产业集群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比如湖北恩施的富硒茶业产业集群就是典型的例子。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增加,自然资源对于经济的影响力在逐渐减弱,市场的开放程度、制度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越来越左右着产业集群的发展。由于产业集群的自我强化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集群内集中于特定产业生产过程的企业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企业的集中、规模的扩大、分工的细化使区域内企业获得了广泛的规模经济效应,集群内企业的成本得到下降,产品可以利用其数量、价格、样式等多重优势迅速占领市场。最终集群将成为某些产品主要的供应地,影响范围逐渐扩大,从而形成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产业集群度高的地方容易催生名牌产品和企业,良好的产业集群品牌会为集群内企业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提供外部条件和蓄积能量的时间和空间。对于一个原发型产业集群来说,往往是集群品牌的创建在先,企业品牌的成功在后。产业集群是由众多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集聚构成的,如果集群内每个企业的产品都是名牌,每个企业都是知名企业,那么该产业集群也会被烘托出来。但是单个企业创建知名品牌的成本极高,时间也很长,而且困难大、成功的概率极低。因此,对于原发型产业集群而言,在发展初期很难出现先有一批名牌企业而后集群也随之出名的局面,因为原发型产业集群中的企业都是通过白手起家而由小到大的,而一个国际知名的企业品牌的诞生需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练和沉淀。
2.2 企业品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积极创建自己的品牌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发展,名牌产品或企业可成为吸引产业集群的磁场。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集群的区域整体品牌加强营销网络取得协同效应,营造市场优势;大量企业形成集群后可以集中广告宣传的力度,利用群体效应形成集群的整体品牌,最终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首先,产业集群内企业通过集聚经济,努力降低成本,形成集群内统一的规范化管理,从而巩固企业品牌初创基础,构筑企业创立品牌的平台,提升企业管理素质和整体形象,加快自主创新,生产优质产品,扩大市场覆盖率,降低交易成本,最终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其次,企业通过将本地或本企业特有的历史社会文化资源整合到产业集群的资源体系中,真正形成企业集群自身的特色产业和品牌。最后,集群内企业通过强化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使企业之间有效合作,并产生协同效应,从而为集群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外部环境。
4 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品牌建设的建议
虽然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近年来有了显著的发展,但是由于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品牌意识薄弱、品牌文化含金量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使得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整体上缺乏竞争力,因此,需要从以下方面就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品牌建设作进一步的努力。
4.1 发挥政府和企业的协同作用
近些年来,地方政府对于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投入了极大地关注和扶持力度。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要与政府共同制定统一的产业政策,力争在资源利用、中介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政府的支持,从而减少成本,达到营造良好市场氛围,完善市场管理的目的,这是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创建品牌的基础。以随州三里岗香菇产业集群为例,三友食品有限公司作为产业集群中出口的重点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地支持和帮助。检疫部门工作人员经常到公司现场走访,了解最新的出口情况,针对性的讲解相关国际法规,为企业建立食品安全生产制度、消防制度等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采用最新的远程监控网络技术,实现政企同步检测,将质量管理落实到生产一线。这为提高企业产品质量,降低质量监管成本,提高产品出口通关率都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4.2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实现资源共享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要想拥有核心竞争力,建立有竞争力的品牌,就必须在产品差异性上下功夫,而实现产品差异化的唯一途径就是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突出产品特点,形成品牌效应。另外,利用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特性,龙头企业将前沿科技信息在集群内共享,带领集群整体发展,积极寻求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与帮助,共同进行技术开发,是实现产业集群品牌的有效途径。长期的生产经营中,恩施州伍家台富硒贡茶有限责任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将传统制茶技术与现代工艺相结合,不断进行科技创新。近年来,在华中农业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公司成为该校教学科研实习基地,茶学系知名教授倪德江博士直接进行技术指导,培养长期从事茶叶加工的熟练技术人员63人,并与公司总经理廖光伦共同研发的《卷曲形和针形名优茶全程机械化加工技术》2000年12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研发生产了“伍家台绿针”、“贡芽”、“富硒绿茶”等名优及优质炒青茶系列产品。公司还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现已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有机结合体,自有茶园面积8 200亩;其中有机茶园1 152亩,借国家开展“天保工程”及农村生态能源建设之机,带动广大茶农大力发展“畜——沼——茶”生态农业模式,利用沼液喷施茶树,有效控制了茶叶农药残留,为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3 加强企业合作,加速产业整合
目前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规模普遍偏小,在自然资源相似的条件下,必然是产品结构相似,打激烈的价格战,各自受伤,但是企业通过合作举起同一品牌,其效果就大不相同了。三友食品有限公司其实包含了上海华河工贸、湖北银兆食品公司和湖北三岗食品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的精诚合作和深厚友谊。2005年11月,位于菇乡三里岗镇的湖北银兆、三岗两家企业与上海华河工贸合并重组为三友公司。重……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