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发表 |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 |
住在汉口网 |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 |
职称论文网 |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 |
|
摘 要:利用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检索工具,对高技术服务业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检索、归纳和分析,介绍了研究学者的主要观点,并对研究现状加以述评,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本文来自职称论文发表的竭力网络搜索和整理得来的
关键词:高技术服务业;高新技术;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的相关研究始于1998年。最早对高技术服务业进行研究的学者是吴光伟,他探讨了当时美国高新技术服务业的范围。随后,柳卸林、黄敏、王德禄等学者纷纷撰文探讨了高技术服务业产生、现状、重要意义等内容。2006年后,国内学者逐渐开始关注这一课题,研究成果数量不断增加,研究内容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一定的研究体系。
1 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研究综述
我国学者们对高技术服务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高技术服务业的概念、特征及行业构成
目前,我国尚无高技术服务业概念的明确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概念有两种:一种观念认为高技术服务业是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为支撑,服务于社会经济、产业及居民,提供高质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服务的新兴服务业。另一种观念认为高技术服务业是以网络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为支撑,以服务为表现形态,服务手段更先进、服务内容更加新颖、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新兴服务业,具备高技术性、高增殖性以及强渗透性。这两个概念含义基本一致,且均比较宽泛和模糊。部分学者提出了一些较为确切详细的概念,例如:王仰东等学者在概念中强调中小企业是高新技术服务业的实施主体。李郁璞则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衡量了高技术服务业,广义上是指运用了高新技术的服务业,狭义上是指运用高科技手段的现代服务业。黄烨菁强调了高新技术服务业是将知识、创意、信息及网络科技充分导入的服务业,是将特定知识转化为服务产品或者企业流程的服务企业。
在高技术服务业的特点方面,国内学者们虽然提法、表述上有点区别,但基本一致认同高技术服务业具有高技术性、高智力性、高增殖性、强渗透性以及创新性等特点。
在高技术服务业的行业构成方面,国内学者们的观点存在较大分歧。石庆焱和赵玉川认为高技术服务业包括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验发展活动的独立的科研机构集合、从事专业技术服务和科学交流活动的机构集合以及专门从事网络化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王江、李郁璞认为狭义的高技术服务业包括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中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卫星传输服务以及移动电信服务中的一部分,计算机服务业中的计算机系统服务和数据处理,软件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不包括社会人文科学研究与试验),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中的技术推广服务、科技中介服务以及其他科技服务;广义的高技术服务业包括现代物流业、设计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服务产业、业务流程外包产业、标准化产业、生物医药技术研发。陈博闻认为狭义的高技术服务业包括信息技术服务业、数字内容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科技创新服务业等;广义的高技术术服务业还包括知识服务、教育服务、传统服务业的高技术化等。王瑞丹认为高技术服务业分为三类:基于网络技术的产业形态、基于通信技术的产业形态以及基于知识生产与技术服务的产业形态。从上述各种观点中可以看出,学者们一致认为研发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知识外包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推广与转化服务业属于高技术服务业,但对于生物技术服务业以及传统服务业的高技术化形成的新业态是否属于高技术服务业却存在意见分歧。
1.2 高技术服务业的作用和地位
学者们一致认同发展高技术服务业,能够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引擎;能够带动或推动农业、工业、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产业关联度大;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能够极大地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不少学者还探讨了高技术服务业对区域经济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认为高技术服务业能够助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解决高素质人员的就业问题。王江、李郁璞、赵弘等学者认为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有助于北京市发挥人才优势,加速国际化进程;有助于加快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的转变;有助于北京市实现城市功能的转变,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战略;有助于北京市实现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有助于充分利用北京创新资源优势,辐射带动全国产业创新发展。
1.3 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规律和机制
关于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律和机制的探讨比较少,且提法比较含糊,没有明确指明其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研究成果比较零散,不够深入。
王瑞丹、王仰东、陈博闻等学者在其撰写的文献中探讨了高技术服务业产生的机理,认为产业融合和产业渗透为高新技术服务业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高技术化的融合趋势促成了高技术服务业的产生与发展,且产生机理与创新、技术等特性息息相关。
我国部分学者认为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创新和产业集群。其中,技术创新是高技术服务业的核心驱动力,商业模式创新、机制创新是推动高技术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型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产业集群的形成可以有力地推动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出于高技术服务业自身拥有的特点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技术服务型企业会尽可能在空间上靠近上下游相关企业或同类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产业联盟或产业链,通过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产业链的关联度和紧密结合度,提升整个产业链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优化。部分学者还认为高新技术服务业与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呈现互动发展的态势,两者形成了互动发展的价值链体系,且知识产业对高新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4 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对策
随着国家对高技术服务业重视的不断加强,以及高技术服务业在我国及部分地区的快速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对策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焦点。
王仰东、安琴、窦君鸿、尉佳、吕维霞、赵亮、伍慧春、张擎以及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的研究员等学者探讨了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对策,提出要从政策扶持和法规建设、人才培养和人才提供、研究创新、投资融资体系建设、产业集群与产业链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来推动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具体而言,学者们认为政府要结合高技术服务业各重点领域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市场对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调节和促进作用,从扶持政策、统计体系、产业化支持、创新环境培育、人才培养、产业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要在明确高技术服务业的产业属性以及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的基础上,提高高技术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加强与国外相关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加大对高科技服务业的研发投入和产业链其他环节的支持力度,完善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完善创新制度;改革与创新职业教育体制等方面来建设,形成稳定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优化高技术服务业产业园区的产业结构、推进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突出园区产业发展重点等等。
在区域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对策的研究方面,学者们最关注的就是北京地区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对策,其次是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发展对策。赵弘、赵凯、谢倩、王江、李郁璞、柳卸林、王德禄、刘晖以及张信等学者从政府扶持和宏观调控、投融资体系建设、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能力、产业集聚等方面探讨了北京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对策。王仰东、张子龙、陈守明等几位学者从政府、人才、产业集群、创新等角度对珠三角、长三角等地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2 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研究评价
学者们对高技术服务业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产生了一些颇具价值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研究人员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稳定的研究队伍,并主要是以高校学者为代表。王仰东、张军、冯立、安琴、祖立新、李岱素,赵弘、赵凯、谢倩,王江、李郁璞等高校学者都以研究团队的形式对高技术服务业进行了较为系统连续的研究,研究从高技术服务业的兴起、成因、内涵、特征、范围、统计评价、发展现状、发展对策等方面展开,以理论研究居多。政府官员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是通过一些会议发言、政府文件等强调高技术服务业的重要性,提出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方向、行动措施和环境支撑以及发展的重点行业等。战略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也相对薄弱,主要对高技术服务业的内涵、范围、统计、评价以及发展对策等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发挥其参谋咨询的作用、为决策提供支撑的作用。但是,这三者之间的合作较少,而且不同高校之间以及战略研究所之间的合作也比较少,这样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形成更强的合力。
在研究内容方面,高技术……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