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职称论文 发表论文 合作流程 联系方式 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发表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我要注册
职称论文发表网   首页   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理工科论文 |管理学论文 |计算机论文 |文史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艺术论文 |社会学论文 |政治论文 |试题 |应用文 |论文投稿 |职称评定 |教案 |论文关键词 |电子商务 |体育论文 |学术机构 |发表论文 |教育资讯 |医学资讯 |物联网论文 |中国论文网 | 职称论文
职称论文 本站论文搜索
职称论文 设为首页 职称论文发表网 收藏本站 职称论文发表 联系我们
职称论文  首页-->管理学论文-->人力资源管理-->文章正文
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模式创新

作者 :曹 桂 华更新时间:2012-11-11

职称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住在汉口网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职称论文网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摘  要:阐述了实施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工程,建立高效有序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机制,构建互动式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模式。


   关键词:农业科技人才;人才资源开发;模式创新 本文来自职称论文发表的竭力网络搜索和整理得来的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转化率只有40%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缺乏大量的农业科技人才。没有相当数量的农业科技人才,农业先进技术的研究、试验、示范及推广就无法进行。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短缺的问题非常突出。据2008年《中国农村发展报告》统计,全国农村所拥有的农业科技人才,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0.64%。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每万名农业人口中就有40多名农业科技人才,而我国仅有6名。笔者认为解决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短缺的问题,除了加速农业生产科技人才的培养外,还要注重创新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模式的探索。


1  构建互动式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模式


   “科研、推广、农民三结合互动式”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模式,就是由农业科研、推广、农民三方组成的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密切协调的团队,在团队中通过互动,使三类人才都得到不同程度开发的同时,解决农业研究、开发、推广与农业生产相脱离的问题。


   发挥政府在互动式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活动中的统筹与协调作用。在互动式农业科技人才开发过程当中,政府和市场起着不同的作用,政府主要是政策的制定、监控及协调工作,具体运作应当引入竞争机制,发挥市场的作用。三结合互动式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模式的运行不仅牵涉到农、林、牧、渔等农业口上的行政管理部门,而且涉及教育、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种群众团体,需要统筹与协调的因素众多,必须依靠政府行为,在部门之间开辟出一条新路,建立一种机制,通过政府权威以“建立回路”的形式确保互动式农业科技人才开发在统筹协调的基础上顺利进行。换句话讲,政府起一个心脏膜瓣的作用,通过各个部门对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提供服务和投资,保证三结合互动式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模式顺利运行。同时对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效果予以评价,及时了解开发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便于政府对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活动的统一协调。具体思路是由各级分管农业的领导代表政府来协调各个部门,以市场化的方式选择项目,以项目带资金,同时政府要制定各种鼓励科研人员、推广人员、农民三结合农业科研及推广项目管理的政策、制度和条例,推动三结合互动式农业科技人才开发向前发展。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团队建设。根据团队理论的基本原理,在“三结合互动式”农业科技人才团队的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团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愿景,即能够为全体团队成员所接受的团队工作目标;二是团队成员是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加入团队的,不能通过行政命令搞“拉郎配”,将农民硬性分配到农业科技研究或推广项目团队中去;三是团队组建要考虑个体的性格、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使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取长补短,形成互补;四是在团队运行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协作,既要强调统一行动又要给个体留有学术自由的空间,既要有纪律又要讲民主,要充分发挥团队领导的核心作用。


   改革农业科技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农业科技项目绩效评价制度改革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将农业科技活动育人情况,包括项目参与人员数目、结构以及团队成员实际参与科技工作的状况等,纳入农业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作为一项硬性指标加以考核;二是要改变评价方式,农业科技项目特别是应用型农业科技项目的绩效评价不能由只有理论界专家组成的评估小组进行评价,要吸收政府官员、受益群体代表、农业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加入评估小组,对农业科技项目的学术价值、社会影响、经济效益、育人效果等实施全方位评价。


2  实施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工程


   拓展人才引进渠道,消除人才流动壁垒。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制定特殊优惠政策,必要时可以试行“一人一策”,最大限度地引进人才。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要大力宣传本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美好蓝图,更要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引进和吸纳农业科技人才的重大意义和优惠政策,吸引一批优秀农业科技人才来贡献聪明才智。开发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吸引具有一技之长的农业技术专家和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农村就业,这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当务之急。同时,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引才聚才”平台,建立健全能“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培养人才、开发人才”的良好运行机制,营造对农业科技人才价值的全社会认同感。


   将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逐步放宽农业科技人才政策的要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各方面鼓励各种人才为农业发展积极作出贡献。与此同时,将“引入”和“派出”的战略有机结合在一起:所谓“引入”,即公开招聘农业科技人才。为了引进突出农业科技人才,通过提供适当的优越生活条件和科研条件以及专项优惠政策引导鼓励他们奉献国家,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合当前农业发展的具有世界眼光的农业科技前沿领域的带头者和实践者,培养出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国际接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所谓“派出”,即通过将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派出留学、考察、培训,以此来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放宽视野,增强科技实力,以此来提升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水平。


   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畅通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绿色通道”。从解决“三农”问题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关键技术需求出发,结合实施的项目以及平台建设的要求,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对于携带创新项目或创新技术回国创业的留学人员,采取来去自由的管理政策并在工作与生活安排、职称确认、特聘岗位津贴领取等方面为其提供便捷服务。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委以重任,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机会和舞台。建立创新创业基地,探索实行国际通行的科研管理机制,创造良好环境,形成海外高层次人才新型使用和激励制度,促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积极投身农业科技创新事业。


3  建立高效有序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机制


   对农业科技研究人才可采取“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将设立农业科技人员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农业科技研究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注意发掘各高校及相关科研机构中具有潜力的农业科技人员并将其派出国外访问考察学习,使其在参与重大或重点科研项目的实践中逐步成长为优秀的学科领军人物。在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整合农业科技资源的同时,建立以农科院、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及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对农业生产中重大技术难题的攻克和核心技术的研发,获取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从而发现、培养和集聚具有高素质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产学研结合模式必须以互惠互利为基础,以合同的方式明确规定各方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以及研究成果的产权归属等问题,形成一种研究生合作培养的长效机制。


采取“经纪人——协调员”双层培养模式来培养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即分类培养农业推广人员,将“农业科技经纪人”(指专门从事为农业科技成果转移牵线搭桥、沟通供需、市场化运作的人员)同“农村科技协调员”(指为基层农民提供全程综合咨询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全过程中各种科技问题的人员)区分开来。对农业科技经纪人的培养:一要改革完善农技推广学历教育体系,使我国现行的“农业推广硕士”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更符合目前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需求。建立多层次的农业科技经纪人培养体系,大力发展农技推广相关专业的本专科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二要发挥龙头企业在“农村科技服务港”中的支撑、推广作用,了解其对农业技术的实际需要、技术转移流程以及市场行情。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为农业科技经纪人的发展创造条件。对农村科技协调员的培养要建立健全农村科技协调员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明确农村科技协调员的职责与权利;建立“星级协调员”的考评制度,开设专项补贴,完善农村科技协调员培训体系。


   采取“农村基础教育和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来培养农业科技实用人才。农村基础教育要从适应广大农村发展生产、劳动致富、渴望人才的需求出发,将素质教育作为农村教育的重点,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提供人才保障。农业职业技术教育要使青壮年农民能接受不同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从而掌握一定的劳动生产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为形成重真才实学、重工作业绩的用人标准,要建立以业绩为重点,以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一要建立科学化的评价标准。根据研究领域和专业类别的不同,分别制定不同的评价认可标准,实现评价标准的科学化;二要运用灵活化的评价方法。遵循学术规律,改变评价周期过短和繁琐的评价办法。对具有特殊专业技术才能、获得重大科技成果、作出突出贡献、得到社会和同行认可的科技人员,可不受现行技术职务申报条件和程序的限制,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评审。以聘期评价为主,取消各种不必要的评价、答辩和检查活动。强化专业技术职务聘后管理,把任期考核结果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职务续聘、升降、解聘及工资调整的主要依据;三要建立多元化评价主体体系。即在评价主体上要多元化,以用人单位评价为主导,以同行专家评价为主体,以社会中介机构评价为补充。


   在分配制度上,要充分体现人才的价值。要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对在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取……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1 2
论文首页】【设为主页】【加入收藏】【打印本文】【回到顶部
最新上传
 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模式创新
 科技创新与现代服务业融合...
 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研究述评...
 浅谈建筑企业成本管理
 浅谈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
 浅谈起重机械安全管理
 浅谈财政监督
 浅谈现代汉语多媒体教学
 2012易华刚同志在全县...
 中小学开展优秀节水主题班...
 武汉市教育学会2012年...
 初中跨越式跳高教案
 初中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说...
 武汉市教科院体卫艺教研室...
 让自我超越伴随生命的始终...
职称论文
本站推荐
 科技创新与现代服务业融合...
 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研究述评...
 浅谈建筑企业成本管理
 浅谈起重机械安全管理
 浅谈财政监督
 浅谈现代汉语多媒体教学
 2012易华刚同志在全县...
 武汉市教育学会2012年...
 初中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说...
 武汉市教科院体卫艺教研室...
 让自我超越伴随生命的始终...
 武昌区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研...
 中英校际交流,校园足球添...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
 七年级《篮球运球》教学设...
职称论文发表
所有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网站介绍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导航 投诉建议 服务承诺 人才招聘 版权声明  
  •   投稿邮箱:83041061@qq.com    服务热线:027-62220402 手机: 18907137973
    点击及可直接咨询
    联系地址:武汉市江汉区新华下路江花苑13楼   电子地图
  • Copyright (C) 2007-2009 http://www.issn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9016318号
    技术支持:腾浪科技    法律顾问:廖泉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