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发表 |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 |
住在汉口网 |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 |
职称论文网 |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 |
|
摘 要: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主动性增强,实践能力不足;参与更加自由,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为了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需要加强政治理论教育,提高的大学生网络政治认知能力;理性对待网络上的政治言论及信息,提高网络政治鉴别能力;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政治自控能力;搭建政治实践活动平台,提升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实践能力;加快网络立法,规范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参与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 580万;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与前几年相比,中国的整体网民规模增长进入平台期。从学历结构上看,大专占10.5%,本科及以上占11.9%,两者相加达到总上网人数的22.4%;从普及率来看,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2011年已达96.1%,目前基本饱和。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2 144.657万人。按照上述普及率估计,大学生网民人数已超过2 000万人。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思想活跃的群体,成为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主体之一。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对于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推进我国网络政治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的相关概念
1.1 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术语,不同的学者强调和研究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认为政治参与是“公民自愿地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有的学者认为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还有的学者认为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综合上述观点,可以将政治参与定义为:政治参与是指公民、社会团体和组织及政党参加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等行为。
1.2 网络政治参与
网络政治参与是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应运而生的,人们借助网络了解更多更全面的政治信息,利用网络平台抒发自己对政治的看法,发挥着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力。“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是对一般意义上政治参与的延伸。它主要指发生在网络空间,目标指向现实政治体系,并以网络为载体和途径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切行为。”
1.3 政治参与能力
政治参与能力是指“人们进行利益表达、参与政治决策、宣传政治主张、组织政治活动的能力。具体来说,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治参与的认知能力,即在观念上对政治参与的本质、方式、作用、要求等内容的掌握和认识水平;二是政治参与的实践能力,即公民正确地进行政治参与、恰当的行使自己合法的民主权利的能力。”政治参与能力体现着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熟练程度。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政治参与能力,公民才能自主理性地提出自己的利益要求并作出正确的抉择。
1.4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可以概括为:大学生以网络为载体和途径进行利益表达、参与政治决策、宣传政治主张、组织政治活动的能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包括网络政治参与的认知能力和网络政治参与的实践能力两个方面。
2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当前,“网络表达与入党、加入社团一起,成为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三种主要形式,而且,由于网络的特殊性,网络舆论表达成为大学生最理想的政治诉求方式。”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包括论坛、微薄、博客、专门的政治网站等。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快捷的发布政治信息,将自己的利益诉求有效的进行传达,对热门的政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现在,大多数的大学生都会定期登录自己喜欢的网站或者是相关的论坛,比如当下比较流行的社交网站,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获取最新信息、交流感情、进行讨论的重要渠道,而在这些网站相关的政治新闻板块的留言板中,大学生常常会对相关的政治问题展开讨论。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当中既表现出可喜的进步,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2.1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增强,实践能力不足
大学生以往参与政治往往比较被动,一般只有在学校组织的党校学习、团日活动中,才会发表自己对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的理解和看法。网络普及以后,由于网络具有的虚拟性、个性化、平等性和社群化的特点,大学生在网上进行政治讨论的限制较少,而得到的互动较多,这使得大学生参与政治的热情大大提高,主动性增强。
但是,网络政治参与和现实生活中的政治参与相比,毕竟有很大差别。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主要是通过网络传递信息,而非传统的人与人面对面的沟通。一方面,大学生依赖网络政治参与,缺乏在现实政治参与的体验和经历,长此以往,将导致他们不懂得如何应对现实政治问题,影响他们的现实政治参与能力。另一方面,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与人、人与社会通过机器才可以沟通和交流,这就使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具有非常明显的虚拟色彩。网络政治参与和现实生活中的政治参与有很大的差异性。大学生群体往往缺少实际的政治参与经验,实践的机会也比较少,这样很可能造成大学生在现实的政治参与过程中感觉难以适从,也往往会让他们不想参与到现实政治活动中去。
2.2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更加自由,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政治表达能力是政治参与能力的重要内容,如果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准确的表述自己的政治观点,那么,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参与者,他的自由度、独立性均可以得到加强。与现实生活中的政治参与不同,通过网络政治表达,大学生受到时间、场地、人物等等因素的影响很少,这种独立性能够加强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政治参与能力。
但是,现在大学生表达的自由度虽得到提高,但是表达的准确性还有待增强,特别是在表达方式的选择上。在网络上,有些大学生在表达政治观点时,偏好选择一些激进的或随意的方式,这样容易让其他网民对一些政治观点产生歧义或错误的理解;另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往往会利用大学生表达方式上的不合理和语言组织上的不准确,进行歪曲和利用,造成不良的负面效果。
2.3 大学生容易被复杂的网络信息迷惑,网络政治认知能力不强
大学生要想有效地进行网络政治参与,首先必须掌握一定量的客观、准确的信息。但是目前,由于网络上信息量极大并且虚假信息和真实信息混在一起,特别是网络上经常会有一些受人驱使的个人或者是心怀叵测的组织,发布歪曲事实的政治信息来影响人们的判断,故意误导大众。大学生大多缺乏社会经验,思想比较单纯,政治认知能力不强,无法准确对接受到的政治信息进行筛选和判断,容易被复杂的网络政治信息迷惑,使得部分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被误导,甚至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因而带来一些消极的社会后果。
2.4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动机复杂,网络自控能力薄弱
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和自由度较大,再加上网络政治参与的成员复杂,大学生在进行网络政治活动时,有的是出于利益驱使,有的为了凑热闹,有的完全出于好奇,政治参与动机复杂。其次,大学生大多思想还不够成熟,自控力比较薄弱,特别是面对网络这样的平台,隐密性好、利益性佳、自由度高,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无法控制自己的选择,盲目进行网络政治参与。
3 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的对策思考
3.1 加强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政治认知能力
政治理论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正确参与网络政治活动的第一步。只有掌握足够的政治理论,大学生才可以对政治信息、政治决策、政治事件等进行正确的判断,才可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抵抗错误的政治信息带来的不良影响。理论指导实践,政治理论知识可以指导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而良好的政治参与状况,可以让大学生对国家的责任感不断提升,促使大学生们积极的、正确的利用网络平台,收集有用的政治资料,关心社会时事,关注民主民生,将所学的政治理论知识化为有用的政治建议。高校可以通过开设《政治学原理》、《政治学导论》、《当代中国政治》等文化素质类课程或公共选修课程,普及政治学理论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
3.2 理性对待网络上的政治言论及信息,提高网络政治鉴别能力
国内国外的网站每天会发布各种各样的政治信息吸引人们的关注,而在这些政治信息中,有一些是客观报道和评价,有一些则是别有用心和不怀好意的信息,能否理性的鉴别各种各样的政治信息,也是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能力之一。
提高网络政治鉴别能力,首先,大学生应当关……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