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发表 |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 |
住在汉口网 |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 |
职称论文网 |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 |
|
摘 要:云南省地处地震多发、频发地带,每次地震初期,辖区地州市消防部队在信息收集、人员搜救、生命救助等工作中发挥着“急先锋”的作用,但是,由于受编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地州市消防支队在装备、警力、通信、宣传、战勤保障等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需要解决和改进。论述了如何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特别是地州市消防支队,如何提升地震初期应急救援能力,将是每位消防人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关键词:消防;地震救援;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A
云南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结合部,地质结构特殊,地震灾害事故发生频繁,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灾害重的特征。从地震带分布情况上看,云南主要有7个地震带:中甸—大理地震带、腾冲—龙陵地震带、澜沧—耿马地震带、宁洱—普洱带,小江地震带、石屏—建水地震带、马边—大关地震带。据统计:2000年以来,云南发生5级以上地震共26次,地震造成56人员死亡,1 648人受伤,经济财产损失数百亿元,地震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无论是楚雄姚安、大姚、昭通巧家、普洱、大理洱源、宾川地震,还是2011年盈江“3.10”地震,云南省消防部队始终第一时间调集力量,第一时间展开救援,充分发挥了消防装备优势和专业队伍的“拳头”和“尖刀”作用,全力参加人员生命救援、被困人员疏散、贵重物资搜索和灾区防火服务工作,为灾区人民作出了突出贡献,树立了消防部队的良好形象。特别是地震初期,地州市消防部队充分发挥就近联动的原则,在人员生命救助、被困人员搜索、地震信息收集中发挥了先谴队的作用,但是,当前地州市消防部队在地震初期应急救援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重视、研究和解决。
1 地州市消防支队地震初期应急救援的重要性
1.1 在信息收集方面能为上级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地震发生后,作为地震发生地的消防支队除调集力量第一时间救助人员生命外,还要第一时间向当地党委政府、地震部门、公安局指挥中心了解地震的强度、震中位置、建筑倒塌情况、人员被困和死亡大概情况、道路交通状况等,及时向上级消防部门(省消防总队)报告灾情和初期救援基本情况,从而为上级消防指挥机关正确决策,及时进行力量调度和指挥奠定基础。
1.2 在人员生命救助中发挥着“急先锋”作用
地震发生后,时间就是生命,地震初期也是救人的“黄金时期”。因此,地震发生后,地州市消防部队的在了解被困人员基本情况后,首要任务之一就是集中有限兵力全力投入建筑倒塌重点区域参加人员生命救助,只有救助及时、方法得当,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
1.3 在地震救援初期组织指挥中发挥着“基石”作用
凡是有人员伤亡的地震发生后,由于受地域和空间的限制,大规模增援队伍和上级领导一时难以到达,此时,地州市消防支队将担负着前期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为此,支队军政领导一定要有效统筹各方力量,突出工作重点,保持上下级信息畅通,确保地震救援工作“无缝对接”。
1.4 在抢占消防宣传阵地上具有明显优势
地震发生后,群众最为期待的就是通过新闻媒体能了解受灾情况、救援工作的开展情况。从盈江“3.10”地震以及历次其他地方地震救援中可以看出,由于消防部队反应迅速、救援迅速,消防官兵救援的画面成为了新闻、网络等主流媒体首要的反应,也就是这一黄金时段,是消防部队树立良好形象的最佳机会。因此,地州市消防部队要抓住这一机会,积极抢占宣传阵地的主动权。
2 地州市消防支队地震初期应急救援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震突发性强,受灾点多面广,从地震初期救援实践经验上看,集中体现在组织指挥忙乱、警力有限、战勤保障薄弱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救援力量薄弱,力量编组难
以德宏盈江“3.10”地震救援为例,德宏支队属200人以上的二类支队,下辖8个消防中队,30人编制中队1个、25人编制中队3个、17人中队1个、10人编制中队3个,地震发生时,盈江大队实有官兵不足15人,加之全支队公差、探亲、休假、培训人员除外,可调动的警力十分有限,这样的警力状况在全省地州市消防支队中较为典型。为此,地震发生后,消防部队救援力量较为薄弱,力量编组十分困难。
2.2 应急预案缺乏针对性和实战性
从地震实践看,多数支队地震应急预案用不上,因为参战指挥员和参战力量不熟悉预案,预案平时没有提前下达所属部队进行熟悉和演练。地震发生后,只有靠支队领导和大队领导的临机指挥,预案缺乏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战性,加之,受通信指挥系统混乱的影响,参战人员不明确任务分工,有的人员任务重复叠加,导致工作和指挥混乱。
2.3 抢险救援装备器材量少质弱
集中体现在:不是所有中队都有抢险救援车,从而器材装备运输不完整、不全面;破拆、撑顶、侦检、救生、冲钻等器材数量少、种类少、无备份,甚至多数器材用不上,还存在手刨的现象。同时,由于地震造成的救援现场复杂,参战官兵对狭窄空间救援的技术、战法不多,安全防护不到位,“侥幸”救援现象突出。
2.4 应急救援的通信保障能力不强
在盈江“3.10”地震救援中暴露出了支队无线通信指挥设备配置型号不一,不能有效整合通信资源。加之,在地震中,当地通信系统设备部分受损,导致无线指挥调度通话质量差,一定程度影响现场作战指挥。同时,支队无线网络传输设备配备不到位,导致救援现场的第一手资料无法及时传送出来,影响信息情况上报速度,许多新闻信息失去时效性。
2.5 信息报送和宣传渠道不畅
地震初期体现在:一是信息报送渠道不畅。各参战单元(力量)没有固定的信息收集、报送人员,指挥部没有固定的信息报送人员,存在救援指挥部了解不及时、领导了解了而信息报送员不了解、多头上报信息等现象,从而导致误报、上报数据不一致等问题。二是对外宣传渠道不畅。地州市消防支队虽然与地方媒体合作关系良好,但在中央级媒体的宣传报道力度相对较弱,加之受前线条件限制,许多珍贵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无法及时传递,影响了新闻的时效性。
2.6 战勤准备和后勤保障薄弱
战勤准备方面集中体现在单兵72小时自我保障物资准备不全、准备不充分,各类救援装备器材没有体现模块化、集装式运输特点,从而影响了出警的速度和效率。另外,在部队开进途中和救援过程中,官兵食品、饮水、油料、卫生、住宿等跟进保障能力薄弱,致使官兵吃不上热饭、喝不上开水,睡觉无垫褥、无被子等,器材装备维修、补给困难,影响了救援战斗力。
3 加强地州市消防支队地震初期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措施
3.1 制定和完善地震应急预案
从目前众多的地震应急救援预案看,普遍存在力量编成不合理、宣传、通信保障、勤务保障等缺乏操作性,甚至流于形式。为此,地州市消防支队一定要立足辖区实际,对本地区不同等级地震灾害发生后的道路交通状况、距离范围、器材装备、警力编成、通信保障、信息宣传、战勤保障等进行周密的分析、论证和研究,反复推演,切忌预案简单地由司令部狭隘地“闭门造车”,缺乏实战指导性和操作性。
3.2 合理分配和编成力量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凡事要抓住重点,突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还要兼顾一般。云南省16个地州市127个县市区,其中新编制200人以下的三类支队有4个(原编制200人以下的支队占半数),由此可见,地震初期,地州市消防支队警力调集显得捉襟见肘,有限的警力如何用在“刀刃”上,这就要求对救援的警力进行合理编组。因此,最为关键的就是要牢固树立“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以各大队或中队为作战单元,1辆抢险救援车5-10人作为一个攻坚组,第一时间将有限的警力投入到人员搜救和生命救助这一主要任务之中,同时,力量调集期间,器材装备要以照明、救生、破拆、撑顶、侦检、凿钻、起重、牵引等器材为基本保障,从不同方向调集辖区内的消防力量进行驰援。
3.3 强化通信指挥系统建设
通信指挥是应急救援的“大脑”和“中央”,没有现代化的通信,就没有现代化的组织指挥,也就没有高效的战斗力。这里说的指挥系统主要是救援现场通信指挥系统、通信调度的问题,具体的说,就是指挥中心、卫星通信系统、移动通信、350兆通信网和三级组网等,当前,地州市消防支队瓶颈和弱点是指挥系统和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为此,2010年,地州市消防支队要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重点配齐350兆基地台、车载台和手持台,建立和完善能够覆盖辖区所有参战单位的通讯指挥网络,配置大功率智能转信台,建立和完善支队级通信指挥中心、移动指挥中心,通过无线、有线、短波、卫星等通信手段,确保救援现场实现语音、文字、数据、图像实时传……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