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发表 |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 |
住在汉口网 |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 |
职称论文网 |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 |
|
摘 要:武汉科技大学于1998年开办建筑学本科专业,至今已有14年。通过对近5年来建筑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综合分析,发现新时期武汉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就业规律,并对今后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思考建议。
关键词:建筑学;就业状况;就业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规定,建筑学专业系工学土建学科类专业,可被授予建筑学或工学学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五年制本科建筑学专业创办于1998年,其学科基础是1988年创立的建筑设计专业。2001年增设了建筑学(环境设计)和建筑学(艺术类)两个艺术类生源专业方向,其中建筑学(艺术类)专业方向在国内建筑学专业教育领域开创了培养艺术类生源的先河。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2003年学院成立建筑学系,2004年在建筑学(环境设计)专业方向的基础上申办了四年制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进一步拓宽了建筑学系的教育领域,2006年根据学校专业调整的需要将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划归到艺术与设计学院。至此,武汉科学大学建筑学专业有建筑学理工类和建筑学艺术类两个专业方向。
在全国高校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分析该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探讨如何保证其培养质量,实现大学生更理想的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综合就业情况
(1)武汉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自办学以来,招生规模因专业发展等因素有所波动,自2006年才开始稳定在90人左右。从2007年至2011年近五届毕业生人数分别为134人、41人、79人、72人和102人,虽经历了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但就业率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就业率连续5年均在87.3%以上,平均值为91.8%,总体就业率趋于平稳,就业前景较乐观。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的原因,除了学院积极采取措施、开拓就业渠道、优化专业设置、提高学生素质外,与该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求有很大的关系(见图1)。
(2)2008年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房地产市场景气回落。作为产业链下游企业的建筑设计公司影响巨大,直接导致建筑学专业就业岗位数量萎缩。因此2008届、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相对偏低。在国家出台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之后,国内建筑行业回暖,随后2010届和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也达到了91.7%和95.1%。鉴于当前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加大和国内房地产行业较为景气的现状,建筑学专业就业率近年来依旧会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见表1)。
2 就业去向分析
(1)毕业生就业去向较为集中,绝大部分去向为进入企业工作和升学考研;进入事业单位、机关、出国和部队就业的人数非常少,各年份毕业生就业去向基本相当。
(2)受到良好就业需求的影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建筑学专业考研录取率近5年平均为11%,远低于学院平均水平,这与建筑学专业的培养方式和学习特点有一定的联系。
(3)建筑学专业毕业生每年到企业就业人数比例达到74.8%,其中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其他企业各占1/3左右的比例。
(4)除考研和企业就业外,近5年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还有:部队(武警)3人,出国6人,机关、事业单位11人,灵活就业10人。
(5)建筑学专业近5年来未就业总人数达到30人,达到专业总人数的7%,其中原因绝大多数为放弃就业机会,继续报考研究生者。
3 就业行业分布
建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为,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能从事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及建筑管理等工作,初步具有从事建筑学研究与开发的能力,并获得建筑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从表2可以看出,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行业的分布上呈较为集中的趋势,其中建筑设计类企业的就业人数占专业就业总人数的73.5%。这也与建筑学的专业培养方向和目标相吻合。
4 考研情况
(1)报考建筑学硕士研究生的同学在考研院校选择上,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等名牌学校,但这类学校综合实力强,考研竞争激烈,因此每年均有同学报考,但录取人数并不多。
(2)部分同学选择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等,这三所高校建筑学专业实力较强且在华中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另外学生在获取信息和复试环节上拥有更便利的条件,所以武汉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考取这3所高校的比例相对较高(见表3)。
5 就业地区分布
(1)武汉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招生来源每年有70%—80%为湖北省,因此在学生择业时,有很大一部分同学选择了湖北省内企业,如武汉市建筑设计院、湖北中江建筑设计院等,而且特别是灵活就业的同学,普遍都选择留在湖北省。
(2)广东成为建筑学专业学生去向的第二大省份,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房地产开发等方面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建筑学专业学生在这个地区的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广州市和深圳市,如广东贝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大唐设计建筑事务所等企业。
(3)江浙地区也是我校建筑学专业去向较多的地区之一,这与江浙地区发达的经济条件、快速的城市化建设不无关系。杭州、南京等地的建筑设计院也是学生较好的毕业选择去向(见表4)。
6 思考与建议
从武汉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近五年以来的毕业生各类就业分析显示,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行业分布符合培养方案,地区分布较为合理。但升学率及就业质量还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培养过程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形成办学特色。不同高校建筑学专业培养定位差别很大,主要依托于高校本身的优势或特色来定位。从我校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多样性可以看出,我专业的培养定位为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现代化建筑设计或管理人才。但目前专业优势不够明显,尚未有一批固定的企业连续、大量地来校招聘毕业生,因此应当尽快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2)优化培养体系。受土地价格及国家加大调控房地产行业的力度等因素影响,建筑设计企业发展力度趋缓,且对毕业生专业素质要求逐年提高。因此我专业需要不断优化培养体系,提高毕业生专业综合素质,满足不同时期社会需求。
(3)建立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的培养机制。实习、就业一体化一方面利于用人单位全面了解毕业生情况,另一方面学生提前上岗,实习期与就业期相衔接,缩短就业路径。但当前一体化实习基地较少,应当大力拓展实训基地,为企业和学生更好地达到双向选择创造条件。
(4)加强就业指导。从毕业生就业去向及地区分布可以看出,建筑学专业参加基层就业项目,如三资一扶、西部计划的人数很少,奔赴西部及基层县市就业的人数也非常少。这要求高校要不断加强就业指导,鼓励基层就业,以提高就业的分散度。
参考文献
1 崔艳,洪艳. 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建筑学教学探索[J].华中建筑,2010(6)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