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发表 |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 |
住在汉口网 |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 |
职称论文网 |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 |
|
1谈谈管理的作用——问题:管理能为企业创造多大效益?
我们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最早开始重奖科技人员的事发生在珠海,当时重奖一所房子、一辆车子,大约100多万元,当时很多人大声叫好,中国开始重视科技人员的贡献了。接着报纸上就有篇文章,题目是“给邓小平奖多少?”。因为,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八个字“改革开放”、“一国两制”,它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划时代的影响,那么我们该给邓小平同志奖多少?科技人员是应该奖励,科技人员的贡献也比较直接、明确,一项技术的使用、一个产品的改造就可以使企业产生多少多少的效益。但是,管理水平的提高,如一个观念或思想的转变,一种思路的推广,一项管理制度的出台,它们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整体的推动作用,它会使企业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实际上在企业里面,观念、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的价值和作用是无法估量的。用得好、用得正确,往往可以使企业员工,包括许多技术人员具有更高的热情,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里,管理起到了放大器的作用(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因此,管理也是生产力。
2学习企业管理的现实意义——问题:中国企业管理如何面对“入世”?
中国已经加入wto,狼已经来了。事实上,作为中国企业(包括所有中国企业——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需要共同解决一个问题:企业管理如何面对中国加入wto后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尽管“入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利有弊,利大于弊,但它对企业管理的冲击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企业运行和管理的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步伐是在渐进式改革和外部环境缓慢变化下进行的,忽视或放松管理还可以相安无事,那么,毫无疑问,加人wto所遭遇到的体制和规则改变,将使这样的外部运行环境荡然无存。来自外部的强制性竞争压力将使国内企业既不能也不敢再在管理上掉以轻心、马虎度日,否则,就意味着自取灭亡。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国门大开——进一步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向外国资本、跨国公司开放更多的投资领域和市场,即更多的外国商品和服务将涌入中国,导致中国市场竞争加剧,原有的市场份额面临重新分配。这种竞争对几乎每一个产业或每一家企业的冲击都是巨大的(我称之为结构调整或革命),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无疑将大大恶化,企业管理的难度也将前所未有地增加。
②中国“人世”将强化对国内优秀人才的争夺。外国资本和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对各类人才的争夺将对中国企业的生存构成最大威胁,优秀管理人才匮乏将对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中国“入世”以后,外国资本和跨国公司将会以高薪聘用、委以重任、出国培训、组合报酬等种种优厚条件,以及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方式与中国企业甚至中国政府争夺人才,这将加重中国企业特别是国企人才流失的困难处境。
人才安全是中国入世后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最近,中国外经贸部的一位参与世贸谈判十多年的官员被一家外国公司以年薪一百万元挖走。中国科学院一些研究所内的专业人才和一些军工企业的高级人才也开始跳槽到外国公司。中科院物理所的高级人才已由原来的七百人下降到四百多人﹔在西部某省承担国家某国防项目的三个主任设计师也被外国机构挖走。(摘自凤凰网2002年2月4日《入世后的中国经济与人才安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入世”将使中国的每一个企业家或企业经营管理者真正理解什么是现代企业管理,以及现代企业管理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这也就是我们要学企业管理的要意所在。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探讨
乔世珊
一、对世界经济格局的认识以及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
1.全球化:企业经营国际化,跨国界、跨社会制度、跨文化、政治经济联姻。
2.信息化:现代信息手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时间、空间的限制越来越小。
3.知识化: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大量涌现,边缘科学、交叉科学、系统工程作用突出。
4.规模化:强强联合日益强劲。
(二)中国加入WTO后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
①了解世界及其发展趋势的机会更多,不出国门也能学到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相互交流的内容更加丰富;
②竞争压力增大,产生的动力也越大,奋起直追的欲望强烈,使命感增强;
③市场领域扩大,空间拓展的机会更多,面临国内国际两大市场;
④促进改进技术、改进管理、转变观念,同时仍然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劳动力价格低、文化背景熟悉等优势,可以在这些方面扬长避短。
2挑战
①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②对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强;
③对产品的技术性能、规格、档次、质量、服务要求越来越高;
④管理的水平亟待提高;
⑤各类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
二、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促使经营管理、工作重心的转变
(一)管理模式的转变
1.从传统的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处于纯生产型,政府让企业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自己决定生产什么,以满足需求。
2.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经营为中心转变。经营管理是生产管理的先导,生产管理是经营管理的基础。
3.生产、销售、技术开发位置的转变。计划经济时期,生产是前方,销售、技术开发是二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销售、技术开发是前方,生产是后方。
4.生产管理从执行性向决策执行性转变。计划经济时期属于执行性,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生产指令来自于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生产指令来自于市场信号,市场需求决定企业的产品开发。
(二)经营战略的转变
1.从单一的经营战略向灵活多样的经营战略转变。
①产品的多样化,迫使企业改变计划经济单一的经营策略,实施多品种、差异化战略;
②产品档次的高层化,技术、性能不断提高,高新技术含量大大增加;
③以质取胜、以优取胜取代以貌取胜,市场更加规范要求企业有良好的质量信誉。
2.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
①产品开发要做到以老养新;
②产品的升级要做到推陈出新;
③要形成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究一代的良性循环。
3.要抓经营领域的四定位。
①行业定位,②市场定位,③产品定位,④人才结构定位。
(三)企业高层领导工作重心的转变
1.从生产管理型向战略决策型转变。
①计划经济供不应求时,企业领导属于生产经营型,只重视生产;
②供求平衡或供不应求时,企业领导属于商品经营型,既重视生产也重视市场;
③市场发育正常时,企业领导要向多种经营型和资本经营型跨进。
2.从生产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
①研究市场信息、行情,重视市场调研、分析、预测;
②研究竞争对手;
③研究资源的最佳配置,人、财、物的合理调配,正确处理存量与增量的关系;
④研究风险与机遇;
⑤研究市场的适应性;
⑥研究本企业的战略重点。
3.从事务型向政策研究型转变。
①熟悉国家的产业政策、经济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并用好政策;
②注意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如转移、跟踪优先发展的产品;
③研究营销策略;
④研究企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和重大措施、重要政策。
三、市场竞争的六个新热点
1.技术创新成为市场竞争的主旋律。
2.人才竞争成为市场竞争的聚焦点。
3.知识经济成为市场竞争的新话题。
4.结构调整成为增强竞争活力的新措施。
5.绿色营销成为保持竞争优势的新特点。
6.名、特、优成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点。
四、企业的领导干部应力图把自己塑造成为现代企业家
现代企业家应至少具备下述条件:
要有眼光,要有胆量,要有能力,要有社会责任感。
这是从经济范畴对现代企业管理干部的要求,当然从政治上还有其他的要求。我们现在的企业领导在上述四个方面……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