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职称论文 发表论文 合作流程 联系方式 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发表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我要注册
职称论文发表网   首页   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理工科论文 |管理学论文 |计算机论文 |文史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艺术论文 |社会学论文 |政治论文 |试题 |应用文 |论文投稿 |职称评定 |教案 |论文关键词 |电子商务 |体育论文 |学术机构 |发表论文 |教育资讯 |医学资讯 |物联网论文 |中国论文网 | 职称论文
职称论文 本站论文搜索
职称论文 设为首页 职称论文发表网 收藏本站 职称论文发表 联系我们
职称论文  首页-->经济论文-->国际经济-->文章正文
中俄经贸合作发展分析及展望

作者 :柳 云更新时间:2012-11-12

职称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住在汉口网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职称论文网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83)
摘 要 随着2006年和2007年中俄两国互相举办“国家年”,两国经贸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进一步发展。在分析近10年中俄经贸合作发展的基础上,结合两国在经贸合作发展的优势和机遇,对双方经贸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中俄“国家年” 经贸合作 机遇 展望
中图分类号 F752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中国与俄罗斯互办“国家年”,经贸和投资领域的合作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胡锦涛主席于2007年3月20日在接受俄罗斯媒体的联合采访时强调,为了促进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中国愿与俄罗斯一道“本着互利共赢精神,推动两国经贸、能源、科技等领域务实合作”。中国与俄罗斯结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10年,也是两国经贸合作取得长足发展的10年。经贸发展成为两国建立巩固的政治互信关系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成为中俄睦邻合作不断进入更高阶段的标志性曲线。
本文截取1997~2006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中国和俄罗斯的贸易往来,探讨中俄经贸合作发展的特点,通过分析,对两国经贸合作进行展望。
2 中俄经贸合作发展分析
2.1 中俄贸易发展
1996年叶利钦提议确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时,中俄双边贸易总额仅为68.44亿美元。随着中俄战略互信关系的不断巩固和发展,在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两国政府各部门的有效努力下,中俄经贸合作水平紧跟两国政治关系的发展得到明显提升,2006年中俄双边贸易总额达到333.8亿美元。
由图1可知,1997~2006年的10年间,我国同俄罗斯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几乎每年都呈增长态势(除1998年外);我国对俄罗斯保持了贸易逆差,在2001年达到最高,逆差数额达到52.48亿美元,此后我国对俄贸易逆差差距逐步缩小;我国对俄出口几乎逐年增长(除1998年和1999年外),在2003年出口同比增长达到最高值,为71.26%;我国从俄罗斯进口几乎逐年呈增长态势,除了在1997年和1998年稍有回落之外。今年是俄罗斯“中国年”,截至2007年8月底,我国对俄出口达到170亿美元。中俄互为重要贸易伙伴,目前俄罗斯是中国的第八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俄罗斯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在中俄贸易结构方面,从整体上看,中国出口到俄罗斯的产品主要以纺织品、轻工产品、日用民用消费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近年来随着双边贸易的发展及贸易结构的改善,我国对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逐渐增加。在2004年和2005年,我国对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7.4%和60.5%。2006年我国向俄罗斯汽车出口呈现高速增长,俄罗斯取代了阿尔及利亚、叙利亚、伊朗等国家,从2005年我国出口市场的第六位跃居2006年的第一位,汽车出口金额达到3.5亿美元,出口数量3.8万辆,同比增长均超过300%,增长极为突出。2007年1~6月份中国汽车出口统计数据显示,俄罗斯成为中国汽车出口最多的国家,仅在上半年,中国出口到俄罗斯的汽车数量和金额已经超过了2006年全年。在无线电话、电热水器、传声器、音频扩大器、部分机器的零部件方面,中国已成为俄罗斯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俄罗斯人均自然资源丰富,而我国人均自然资源比较匮乏,中国自俄进口主要以原材料商品为主,其中能源产品、钢材、化肥、原木及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占了自俄进口总额的近70%,而石油产品货值则占据近一半的比重。2006年,俄罗斯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向中国出口石油1 030万吨,其中通过外贝加尔斯克口岸向中国出口900万吨,通过纳乌什基边境口岸向中国出口130万吨。俄政府还计划继续扩大对中国的石油出口量。TNK-BP公司、罗斯石油公司及俄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均希望今年俄罗斯的石油能通过阿塔苏——阿拉山口输往中国。
2.2 中俄投资合作
俄罗斯对我国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如表1所示,1997~2005年,俄罗斯对我国的直接投资金额逐步增长,从1997年的1 800万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8 199万美元,其中2004年达到最大值。2006年,俄罗斯对华投资项目126个,协议投资额2.3亿美元。截至2006年底,俄罗斯对华累计实际投资额超过6亿美元。
我国对俄罗斯的投资领域涉及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林业、贸易、轻纺、家电、通信、服务等。截至2006年底,中国对俄投资项目730个以上,中国对俄累计投资额达9.35亿美元。
2.3 中俄对外经济合作情况
如表2所示,在对外经济合作方面,我国同俄罗斯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这三个类别的合作完成的营业总额由1998年的21 375万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45 360万美元,每年逐步增长,除了1999年稍有回落之外。在对外经济合作中,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所占比重较大,而设计咨询这一项金额较少。俄罗斯劳动力缺乏,在建筑、商贸、工业、农业和林业等领域对外籍劳动力需求较大,俄也有意吸收中国劳动力参与其建设。我国在俄罗斯的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业务基本上集中在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主要分布在基础设施、建筑装修、森林采伐、农业合作等领域,大项目较少,整体规模较小,合作潜力尚待进一步挖掘。





3 中俄经贸合作发展优势及机遇
3.1 资源互补优势
中国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足,劳动力成本低廉,在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中劳动生产率较高,但我国人均自然资源比较缺乏,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资源不足。而俄罗斯是个劳动力短缺的国家,今年来这种短缺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同时,俄罗斯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不仅种类齐全,而且储量巨大,自给程度相当高。据相关报告显示,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自然资源几乎能够完全自给的国家,目前已探明的资源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1%,居世界首位。此外,中国初级劳动力丰富,而俄罗斯高技能人才丰富(例如2005年俄罗斯每万名劳动力中从事研发活动的有129人,而我国仅有18人),是世界科技大国,在宇航技术、激光技术、微生物工业、人造晶体、新材料等方面居于世界前列,两国在劳动力要素上可实现互补。
3.2 地理优势
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的北部,领土包括欧洲的东半部和亚洲的北部,是我国最大的邻邦,与我国东北地区毗邻。2006年中俄边贸额达70亿美元,同比增长25%,占双边贸易额的1/5以上。在2007年1~7月份,黑龙江省对俄罗斯进出口总值51.2亿美元,占全国对俄进出口总值的20.4%,比去年同期增长58.2%,高出全国对俄进出口增幅20个百分点。
俄远东地区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毗邻的中国东北恰好相反,劳动力不但充裕,而且成本低。双方各自拥有明显的综合优势,在木材深加工、物流、农业、渔业、资源和能源等多个领域,都可以深化合作。现在,两国边贸的大宗商品主要集中在轻纺、农产品及资源性产品上。
3.3 区域经济合作优势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其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发展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中国和俄罗斯是其中的两个成员国,上海合作组织为中俄两国在贸易投资便利化和区域经济合作方面提供了相应的战略支持,例如2006年举行的首届“上海合作组织论坛”确立了优先发展区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并将能源、信息技术和交通领域确定为优先合作方向。
3.4 对外经贸合作发展机遇
3.4.1 贸易发展方面
为加快中俄双边贸易的发展,2006年3月21日,胡锦涛主席与普京总统共同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中提出,要在2010年努力实现双边贸易额达到600亿~800亿美元。
由图1可知,尽管中俄贸易总额在1997~2006年间呈增长态势,但两国进出口贸易增长速度在近年来有所减缓。为缓解中俄贸易中出现的问题,中国商务部今后将进一步重点调整对俄的贸易结构。在2007年2月,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在“中国国家展暨俄罗斯中国经贸年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将进一步调整对俄的贸易结构,推动机电产品、木材深加工和高科技等方面的贸易,使中俄贸易的结构趋于合理。此外,2007年石油、天然气、电力等多项跨国工程进度乐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三大国有石油巨头将齐赴莫斯科参加“中国国家展”,中国铁道部与俄罗斯铁路股份公司还将在“中国年”期间签署有关加强石油运输合作的协议,俄对华石油供应有望进一步扩大。2007年5月31日,中国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副主任周启疆在莫斯科表示,中国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中俄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2007年9月,中国与俄罗斯在杭州签署了《关于组建中俄机电商会的合作协议》,中俄组建首个行业协会——中俄机电商会的合作迈出了最实质性的一步。中俄机电商会的成立作为中俄双方合作的一种全新模式,是两国发展双边经贸关系的创新机制,必将大力促进两国机电产品贸易合作的发展。
3.4.2 投资合作方面
在投资合作方面,为促进投资合作,两国政府启动了投资促进机制。2006年11月,中俄政府正式签署了《中俄两国关于鼓励和保护相互投资的协定》,双方政府部门间成立了投资合作工作组,促成29个合作项目,中方投资总额将达到31.5亿美元,投资方向包括房地产、木材深加工、农业开发、化工等领域。此外,在2007年1月,由常年从事中俄贸易的俄罗斯企业家成立的俄中经贸促进联合会,计划在通关、运输、销售、财务税收、保险、公司注册等方面为更多中国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为中俄贸易和投资提供便利。俄罗斯与中国的经贸合作重点集中在东北及沿海地区,而近年来资源丰富的中国西部地区呈现出较强的合作潜力,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给中俄企业家带来更多商机,特别是在电力、天然气、能源、交通、机械设备等领域,双方合作前景广阔。
3.4.3 对外经济合作方面
2007年11月上旬温家宝总理访俄期间,我国商务部与俄罗斯经贸部将在莫斯科共同举办“第二界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其中中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分论坛将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与俄方共同主办,主要议题包括中俄两国政府对促进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的政策和措施,中俄承包工程、设计咨询领域的合作潜力与合作模式,中俄在住宅、道路、能源、电力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机会等。此外,中国商务部透露将举办经贸合作协议签约仪式,重点涉及电力设备、矿山机械、民用飞机及发动机、电子产品等贸易合同,以及生产组装、资源开发、木材深加工、工程承包等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项目。
4 中俄经贸合作发展展望
2006年中国“俄罗斯年”期间,双方共举办了21场科技活动,而今年的俄罗斯“中国年”期间,双方将举办29场科技活动。中方将派团参加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展等大型展会,举办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涉及激光、能源、海洋、航空、自然环境等双方共同关心的话题。中俄两国政府还将就如何加强双……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1 2
论文首页】【设为主页】【加入收藏】【打印本文】【回到顶部
最新上传
 武汉市发展低碳经济探讨
 “谷贱伤农”解决之道
 基于LBS和O2O的移动...
 勘察设计企业如何国际化
 区域品牌培育和提升探讨
 AHP在医药批发企业物流...
 浅谈经济发展方式与农村水...
 浅谈中小企业创业基地
 高校学生就业与政府政策之...
 农学类专业研究生如何创业
 浅谈科学地管理科技人才
 研发联盟的知识协同效应探...
 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农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模式创新
职称论文
本站推荐
 武汉市发展低碳经济探讨
 “谷贱伤农”解决之道
 基于LBS和O2O的移动...
 勘察设计企业如何国际化
 区域品牌培育和提升探讨
 AHP在医药批发企业物流...
 浅谈经济发展方式与农村水...
 浅谈中小企业创业基地
 高校学生就业与政府政策之...
 农学类专业研究生如何创业
 浅谈科学地管理科技人才
 研发联盟的知识协同效应探...
 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农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科技创新与现代服务业融合...
职称论文发表
所有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网站介绍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导航 投诉建议 服务承诺 人才招聘 版权声明  
  •   投稿邮箱:83041061@qq.com    服务热线:027-62220402 手机: 18907137973
    点击及可直接咨询
    联系地址:武汉市江汉区新华下路江花苑13楼   电子地图
  • Copyright (C) 2007-2009 http://www.issn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9016318号
    技术支持:腾浪科技    法律顾问:廖泉冰律师